對于中下層官員的田子茂而,這是非常艱難的選擇,也是對其人生和仕途的重要考驗。他要么與范純粹合作,揭發呂惠卿在任時期的所作所為,要么頂住當時來自頂頭上司的巨大壓力,站在于自己有些知遇之恩的呂惠卿一邊,竭力維護呂惠卿及其他前任官員的利益。于是,田子茂與皇城使范宏、黃彥等人雖然深陷囹圄,“陷之于獄,抑勒要認”,但他們都堅決否認曾經有過邀功行賞之事,而以田子茂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他甚至對審問他的人辯解說,“首可舍,冒賞則無,不必某,一路皆然。若本無功,斬虜數萬,辟地千里,不知自何而得也”。在他看來,不僅自己沒有“冒賞”,而且全路都是如此,否則就不可能出現“辟地千里”的成效了,即便自己身首異處,也不會承認有過虛報戰功以獲獎賞的事情。畢竟,他與呂惠卿之間的私人交往要比范純粹多得多,個人之間的情誼也要深厚得多。更為重要的是,他恐怕也是虛報軍功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因此,不管出于人情世故,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田子茂似乎都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他要是認罪,自然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這對于出生草根階層的田子茂來說,與其被降職甚或丟掉官位,倒不如選擇一概不承認。
在這種情況下,范純粹似乎逐漸了解了他寧死不屈的性格,只好將他釋放了,且任命他擔任“綏德軍暖泉寨主”。盡管職務并非特別誘人,但畢竟是一座城寨的最高軍事領導人,且他曾經參與過興筑該城寨的戰斗,對當地的情況應該是比較了解的,因而派他前去駐守是較為合理的安排。不知何故,田子茂最終還是拒絕了范純粹的好意。經過這次事件的磨難,田子茂不僅得到事件當事人的高度贊賞,呂惠卿對此也相當感動,他曾經對其他人說,“余曩日厚待此人,誠不誤也”。這表明田子茂在關鍵時刻并未落井下石,至少其人格是相當高尚的。另一方面,這件事情也為他贏得了莫大的聲譽,“故天下之人聞公之風者,識與不識,皆推為大丈夫矣”。也就是說,田子茂不顧自身前程甚至生命安危,這種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與贊譽。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一事件無疑在當地甚至更大的范圍內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和震動。
崇寧年間,蔡京的心腹陶節夫來到延州任最高行政長官,臨近的威戎城的番官叛逃,他刻意責備黑水堡沒察覺,要貶去田子茂的職務,后來并未實行。
在失去了官場靠山后,田子茂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個人之力面對仕途困境。
這之后,田子茂仍然作為黑水堡守軍的小軍官為國效力,跟隨宋軍輾轉戰斗于宋夏邊境,作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崇寧三年(1104年,46歲),田子茂的父親去世,田子茂回家奔喪,對于此前際遇滿懷委屈,由于與兩任延安地區行政長官幾乎無法交流,始終得不到賞識和信任。
在田子茂服喪期間,北宋和西夏的戰事頻仍,崇寧四年(1105年,47歲),宋軍奪取了銀州(陜西榆林南)開辟了東線戰場,田子茂接受了經略司的任命,一度失望辭去職務,不久又回到~延路參與修筑工事,沒有獲得升遷和獎賞。
宋徽宗大觀初年,北宋謀劃收復燕云地區。為了遴選統兵人才,政府下令召集有能力的武將參與燕云地區的戰事,田子茂最早響應倡議,義無反顧地來到宋遼邊境地區。
田子茂先后擔任了“同管轄訓練河北第十二將軍馬”等職務,后移駐趙州(河北趙縣),由于趙州沒有知州,田子茂實際上成為該州最高行政長官。
由于年事已高,仕宦生涯也幾乎走到盡頭,北伐又遙遙無期,此后田子茂又回到河東路擔任第六將副將(1112年,54歲),駐扎在隆德府(山西長治),受安撫使錢即賞識,被任命為第六將正將官,兩年后因病去世,享年56歲。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