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禿禿的樹枝在寒風中晃動,偶爾有鳥雀落在屋檐下,樸素的衣衫在門口閃了一下,一中年男人將腌制咸菜的壇子蓋上口,朝著壇口注入清水密封,這才滿意一笑。
干硬的地面被車輪碾過,董愷帶著幾個伙計推著裝有雜貨的車子走進村子,看著那中年男人舉手打了個招呼:“聞教授忙著呢?”
后面幾個伙計齊齊轉頭看過來,有人輕聲同旁邊人說了句:“那就是聞煥章。”
那人在后面隱晦的仔細打量了幾眼,隨即垂下眼瞼,只是虛瞄著。
“是董大郎啊。”聞煥章笑了一下,邁步走了過來,雖是穿的素樸,看著卻甚為儒雅,寒風一吹,頷下的胡須頓時隨風而起:“今日回來這般晚,是去買東西了?”
“教授猜的準。”董愷笑著上前,隔著籬笆對他說著:“這不冬日了,大伙尋思著也該弄些過冬的物什,一總從城里買了來。”,回頭吆喝一聲:“將那包果脯拿過來。”
后面等著的那人早有準備,拎著一葦葉包就的方形包裹上前,董愷接過來往聞煥章那邊一遞:“教授拿去吃,李記老鋪的貨。”
“這怎么好意思。”
董愷搖頭:“值什么,平時教授也給俺們代筆寫信、念公文,又給村里小崽子們啟蒙,給恁這點兒東西俺還怕被婆娘罵吝嗇呢。”
“那我就收下了。”聞煥章樂和和的接過來:“我這閹了些咸菜,一會兒過來嘗嘗,喝點兒酒。”
“那好,俺再帶條咸魚過來。”董愷樂呵著,向后退了兩步,邊走邊舉下手:“那就一會兒過來找教授,先走了。”
后方的聞煥章笑著搖手,看著幾人趕著車子向村內走,這才拎著果脯走向屋子,吱嘎一聲打開門進去。
路上,董愷向著相熟的人打著招呼,轉過一個岔口看向后面的人:“一會兒天黑,你跟著林子他們趁機出村,這里經常有生人來,俺也常帶外面人回來,你也不用擔心其他人看你面生起疑。”
后方有人點頭,隨后默默的跟著行走。
村子里,炊煙飄起,狗吠的聲音傳出老遠。
不久,有幾道身影在夜色掩護下跑出村子。
……
汴梁。
花榮帶著十來個士兵一路閑逛,每人手上都提著些東西,左顧右盼的樣子一看就知是初來這繁華之所的外鄉人,只是他們人多,又都是膀大腰圓的漢子,縱使有在城中專門“吃”外鄉人的閑漢也不敢招惹他們。
月上中天之時,這一群人方才悠閑悠哉的回了驛館,方進門就被士卒找上來:“將軍,李郎中與山將軍在廳中等恁。”
花榮點頭,心知多半有問題,連忙去往廳中,燭光照耀下,李善慶與山景隆正有些疲憊的閑聊著,見他身影連忙站起,作為使者的身影上前一步:“花將軍,今日下官去見宋朝天子,對方有親筆書信要給大王,又新指派了使者,希望咱們盡早回去辦妥結盟事宜,時間初步定在三日后。”
“怎地這個時候……”這小李廣頓時皺眉,沉思一下:“可能再拖兩天?”
李善慶搖頭:“宋人請求早日讓人質還家以安其家人之心,又以親筆書信需及早送到與結盟趁早為由勸咱們早些回轉,下官若是不應,怕是對方會起疑心。”
“嘖……”花榮微微嘖舌,心中來回思量,半晌嘆口氣:“那就只好這般,畢竟朝中也希望借宋人之力伐遼,此乃大事,耽擱不得。”
山景隆、李善慶齊齊點頭稱是,只花榮低頭盤算著什么。
孟冬庚申,趙佶當庭下旨,朝議大夫直秘閣趙有開,忠翊郎王環充帶詔書與禮物隨李善慶回轉齊國。
朝野頓時為之震動,有人反應過來,朝廷竟是瞞天過海已經與北方齊國有了交際,太宰鄭居中,樞密院執政鄧洵武再次上書勸阻,奏折卻如同石沉大海,了無聲息。
二人不甘,頓時奔走呼號,號召交好的朝臣上奏制止此事,同上書的,還有趙良嗣的一封奏折,卻是勸朝廷尊重齊國,以對等的態度使用國書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