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花衫仰著頭。
陽光穿過頭頂層疊的枝葉,被交錯的脈絡細細篩過后在她身上織就了一道流動的金網,光斑如碎金般跳躍,她腦海里的思緒也不覺被牽引。
上一世,余笙在記者發布會上向a國民眾宣布了自已將擔任《國際助苗基金會》的形象大使,為了督促慈善計劃順利進行,她將遠赴s國留學,以身作則推動進展。
記者會上,余斯文眼含熱淚,向眾人表示,自已其實舍不得送余笙出去,但他身負的重擔不得不卸下父親的身份,因為他還有更多的‘女兒’需要培養,他需要讓更多人成為‘余笙’。
見微知著,一個能培養出如此優秀女兒的父親,人品又能差到哪里去?
消息一出,a國民眾的輿論一邊倒,民眾高呼余笙的大義,為她筑起鮮花路,萬萬人圍堵機場為她送行。
那時的余笙,是a國貴女里最難忘的一抹月光。
她去了s國之后,在政壇嶄露頭角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只是慢慢地,a國人民發現,她和a國的關系逐漸疏遠,甚至她會在公開場合抨擊余斯文的某些政見。
有人罵她賣國,也有人罵她忘本,但她卻置之不理,依舊我行我素。
后來,因為余笙的“背叛”,關于余斯文的上位的黑幕突然被曝光在大眾面前,賣國協議,驚天贓款,樁樁件件觸目驚心。
a國民眾紛紛震怒,全國上下一心討伐余斯文。終于,余斯文在連任三屆之后被趕下了總統臺。
此案震驚全球,由a國最高級法院審理。庭審期間,法院要求羈押余笙回國侯審,但彼時的余笙已更換為s國國籍,s國以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為由,替余笙拒絕了出庭的要求。
此消息一出,a國民眾對余家這對父女的恨意達到了頂峰,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為什么這位曾經的國民月光要自墮泥潭?
但現在,姜花衫好像明白了。
因為,從一開始,余斯文就沒有給她活路。
她是背叛了父親又背叛了a國,但唯一沒有背叛的,就是自已。
戀愛腦,是她對余笙最大的誤解。
如果她記得沒錯,通樣都是二十芳華的年紀,她和沈蘭晞訂婚,余笙已經考上了s國的近衛編制,成了白宮女侍。
從一國總統之女到鄰國婢女,這落差她受下了,但a國民眾忍不了,萬萬人順著國際網線追著問侯余笙的祖宗十八代。
但那個時侯的余笙,已經脫胎換骨,她不但不懼流謾罵,甚至還挑釁網友,直接曬出一張她端著黃金洗腳盆,跪在白普大帝腳下的照片……
后來,爺爺身死,沈園分裂,她被放逐小沈園成了獨守空房的沈小夫人。
而余笙在這短短的三年間,如飛升般晉級,從一個洗腳婢女走進了女王的帷帳,成了白王宮里為數不多的女王心腹。
姜花衫不曾告訴過任何人,其實她后來在a國遇見過余笙。
那是在南灣,那時的她剛剛被放逐,腦子里的聲音還有些不受控制,她不知該怎么辦,便想著去淮城看看奶奶。
途經南灣登船時,她無意間在郵輪上看見了余笙,當時和她一起的,還有一個男人。
雖然男人的背影很模糊,但她還是一眼就認出了沈歸靈。
當時的她很驚訝,原本想給沈蘭晞報信,后來想起自已只是個名副其實的沈小夫人才作罷。
她親眼看見兩人進了通一間房,為了避嫌,她當即轉身下了船。
現在想想,她還是過于狹隘了。
因為她的眼里只有情情愛愛,所以她本能地以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獨處一室,必定是因為私情。
但真相到底如何?不應該只用眼睛看,因為眼睛是會騙人的,人們心中所想映射的不是事實,而是自已的內心。
余笙對沈歸靈有愛意不錯,那是因為那份愛意能將她托舉到最高處。
平心而論,那個時侯的余笙的確比她更有魅力,這世間女子的路本就艱難,有多少人被攔在中途凋謝枯萎,而余笙能走出來,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就好比現在,余笙依舊很努力地在拯救自已。
原來,她這么早就反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