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兩校學生會代表圍坐在長桌旁,最終方案已經敲定。
比賽流程:
1.校內選拔賽(1月3日-1月10日)
交大和復旦各自在校內舉辦初賽,選拔出校內前三強隊伍。
比賽內容:基礎算法設計、代碼優化、簡單ai模型搭建(如手寫數字識別)。
評審標準:代碼效率、創新性、實用性。
2.跨校對抗賽(1月15日-1月20日)
兩校前三強隊伍進行交叉對戰,采用積分制。
比賽內容:進階ai任務(如基于opencv的圖像分類、簡單nlp處理)。
評分規則:準確率、運行速度、代碼可讀性。
3.總決賽(1月31日)
兩校冠軍隊伍進行最終對決。
比賽內容:實戰型ai挑戰(如實時數據流處理、輕量級推薦系統)。
決勝標準:綜合性能、商業落地潛力。
獎項設置:
總冠軍隊伍:獎金5萬元,算法版權歸團隊所有,沉悅科技提供技術孵化支持,并直接獲得校招終面資格。
亞軍隊伍:獎金2萬元,沉悅科技實習內推機會。
最佳創新獎:獎金1萬元,技術專利優先申請通道。
評委陣容:
張毅(沉悅科技運營總監):負責賽事整體協調與商業價值評估。
趙小刀(沉悅科技技術總監):負責技術可行性及代碼質量評審。
兩校教授代表:負責學術創新性評分。
沐晚晴敲了敲白板:“今天是12月29日,距離校內選拔賽開始還有5天,元旦假期(1月1日-1月3日)期間,各校實驗室仍會開放,供參賽選手備賽。”
宮正補充道:“復旦這邊已經協調好了,張江校區的ai實驗室元旦期間會有值班人員,確保設備可用。”
沐晚晴點點頭,對陳默問道:“沉悅提供的開發套件和數據集,什么時候能到位?”
陳默看了眼日程:“所有設備和數據包會在12月31日前配送至兩校實驗室,確保選手假期能提前熟悉環境。”
蘇明月輕聲問道:“選手培訓呢?假期會不會影響進度?”
宮正笑了笑:“兩校技術骨干已經安排好了,12月30日進行統一線上培訓,元旦后還會有一場線下答疑會。”
之后,學生會又給張毅和趙小刀打了視屏電話,在視頻會議中,張毅點頭贊同:“這個提議很好,沉悅可以提供加密數據集作為考題。”
張毅也補充道:“我們還會安排技術團隊全程支持,確保比賽期間設備穩定運行。”
兩校代表紛紛記下,賽制細節最終敲定。
會議進入最后環節,沐晚晴將兩校參賽名單投影到大屏幕上。
復旦和交大的選手名單依次滾動顯示,宮正和沐晚晴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在交大名單上搜尋著某個名字——
陳默哪去了?
然而,直到名單滾動完畢,那個預料中的名字始終沒有出現。
沐晚晴眉頭微蹙,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動,又確認了一遍:“交大參賽名單里......沒有漏掉誰吧?”
負責報名的學弟一臉茫然:“沒、沒有啊,都在這兒了。”
宮正忍不住直接問道:“陳默呢?他不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