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和蘇明月跟在后面,趁沒人注意時,他悄悄碰了碰她的手指,低聲問道:“待會兒結束后,一起去吃飯?”
蘇明月的手指微微蜷縮了一下,輕輕“嗯”了一聲。
辦公室里,沐晚晴正在整理文件,抬頭看到陳默和蘇明月一起進來,眉毛微微一挑。
她走到陳默旁邊,壓低聲音:“你倆這是......‘跨校合作’到一塊兒了?”
陳默面不改色:“學姐,這是戰略盟友。”
沐晚晴輕哼一聲,把一疊資料塞進他懷里:“盟友,把這些資料分好,別‘戰略’出錯。”
會議開始后,陳默坐在交大學生會的區域,蘇明月則坐在復旦的隊伍里。
兩人隔著會議桌,偶爾視線交匯,又很快錯開,仿佛一場心照不宣的秘密游戲。
交大學生會會議室里,長桌兩側分別坐著兩校的學生會代表。
沐晚晴作為交大學生會的副會長,率先起身,將一份流程表投影到屏幕上:
“第十四屆高校ai創新大賽——流程草案”
1.初賽階段
評審標準:創新性(40%)、可行性(30%)、代碼規范(30%)
使用平臺:交大自建的oj系統(支持python和c++)
2.復賽階段
地點:交大計算機學院實驗樓201機房
設備:組委會提供統一配置的臺式機(i5處理器/8g內存/無gpu)
要求:參賽隊伍需在2小時內完成指定任務的算法優化
3.決賽階段
賽題:基于opencv的圖像識別系統(提供標準數據集)
評分:準確率(50%)、運行效率(30%)、代碼簡潔度(20%)
特別環節:冠軍隊伍將與沉悅科技提供的商業算法進行性能對比。
沐晚晴敲了敲投影儀強調:“決賽當天會有電視臺來采訪,請各校注意著裝規范。”
宮正聽完后站起身,接過激光筆:“我們復旦提供三方面支持——”
1.場地協作
復賽備用場地:復旦張江校區人工智能實驗室(含20臺i7工作站)。
同時還有直播技術支持,比如復旦新聞傳播學院提供多機位拍攝等。
2.選手互通
兩校各派5名技術顧問組成聯合指導組。
賽前舉辦兩場技術沙龍:機器學習基礎(復旦主辦)、算法優化技巧(交大主辦)。
3.宣傳聯動
聯合公眾號每日推送戰隊專訪,同時決賽現場設置復旦-交大聯合解說席。
一個交大的學生會成員突然舉手:“建議增加云端開發環境,我校剛和阿里云談妥教育優惠。”
蘇明月輕聲補充:“復旦圖書館同意開放ieee數據庫權限給參賽選手。”
陳默轉著筆提議:“要不要加個‘黑馬獎’?用抽簽方式給落選隊伍二次挑戰機會。”
沐晚晴和宮正對視一眼,同時點頭:“可以。”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