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產品展覽館離中央核心辦公區并不遠,車隊二十分鐘就到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汽車館。
這里陳列著東大從老解放,東風,后來的桑塔納,夏利,一直到東大剛上市的尊界suv等幾千輛汽車。
為了搜集這些汽車,鄒臨天可是費了老大的勁,有些實在找不到的,還要請人按照一比一的樣子,復制一個模型。
旁邊的立牌上標注這這些汽車的性能參數,生產成本,銷售價格。
書記們一直看過去,一直都是沉默不語。
整個東大的汽車發展歷史就這樣清清楚楚的展示在面前,明眼人都能看出,東大汽車產業真正騰飛,一是引進合資廠,但這時候的騰飛,全部都是為外國車廠打工,外資廠拿走了絕大多數的利潤,東大廠家就掙了個人工費。
最要命的就是,技術也沒學到,后來還整出了一個強迫轉讓整車技術的條例出來。
第二次騰飛,是私人通過各種手段,拿到了汽車生產牌照之后。
這些私人工廠初期生產的一些汽車,即使是在書記們的眼里,看起來也是那么簡陋可笑。
但就是這些私人工廠,扛起了東大汽車產業發展的大旗,一步步艱難的搶占市場,研發技術。
直到比亞迪成為電動車先鋒,外資車廠在國內予取予求的局面才得以改善。
此時東大汽車市場上,私人車廠和合資車廠殺得難分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