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這個方向的天山儲備庫和哈薩克斯坦的供銷社系統沖突不斷,時常為了物資損耗誰來負責扯皮。
官司打到工業發展局,鄒臨天就讓他們拿證據,自己從溯源,他們哪里經歷過這么講證道理的場面,再說了,真要是證據確鑿,那還扯什么皮?
事情就扯到彭總這里。私欲彭總每天為了安置移民忙得焦頭爛額,哪里有心情處理他們這種破事,往往就是各打五十大板,讓他們一邊負責一半。
其他倉庫也差不多是同意的情形,每年光是這里面的破事,就能給國家造成幾億元的損失。
關鍵是下面的人還不服氣,很多人還抱怨,明明自己沒出錯,為什么自己還被扣了獎金和績效。
總理都無奈了,只能找到鄒臨天:“你看看吧,現在他們還沒意識到,搞得亂七八糟只是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一旦他們意識到百萬曹工,衣食所安,他們的膽子會變得更大,到時候這七個倉庫百萬員工就真的成了他們拿捏中央的籌碼。
全數字化的倉庫管理系統沒辦法推廣,至少先弄一個簡單一點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把這亂象壓下來。”
幸虧東大有現成的條碼系統,雖然沒有二維碼好用,但用來建立商品及倉庫管理系統夠用了。
這也是1954年下半年,整個工業發展局加班加到人崩潰的原因。
全中國生產的商品種類幾萬種,東大進口的商品包括它們的配件高達百萬,現在這些全部要建立條碼庫。
儲備庫那些也要給他們培訓員工,重新清點整理,全部錄入系統。
老周沒辦法,只能一味的在加班費確認單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