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能接受,鄒臨天嚴詞拒絕了錢學森和李強捐贈別墅的想法,他以子路貢牛為例,再次強調了人付出就要收獲正反饋,這樣所有事業才具有可持續性,科研工作同樣如此。
鄒臨天最早玩撒錢大法還是在長安機械廠,但凡突破重要技術節點,相關參與人員都會按貢獻拿到厚薄不等的現金。
現在這套玩法已經逐漸流傳開來,因為長安機械集團上上下下的戰斗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只要是它們生產的機械零部件,都代表了中國最高技術水平。
隨著這一波歐洲留學生回國潮,長安機械集團員工人數直接突破三十萬人。
鄒臨天作為總裁,即使是下面的分公司經理處理了大部分事務,每天提交上來需要他拍板的事情依然多如牛毛。
他當機立斷向書記處提交了改制的方案,但書記們實在舍不得每年高達幾十億的純利潤,目前還在猶豫中。
下面下干部的也議論紛紛,不明白鄒臨天為什么要把效益如此之好,管理如此嚴格,技術進步肉眼可見的巨型國有企業改制掉。
要不是鄒臨天這些年逐步建立起了威信,大家也都知道他是什么人,指不定就有難聽話出來了。
只有鄒臨天從集團極速膨脹中看到了危機。
光是集團內部的幼兒園就有八十多所,里面兩萬多名孩子的餐標每天高達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