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王富貴忙得腳不沾地。
他家王爺正在大力倡導興辦書院,此事他心知肚明。
一時間,長安城里的權貴豪門聞風而動,紛紛搶占先機,利用這個由頭開辦各式學府。
許多書院甚至連先生和學生都還沒影,就先圈好地皮,把招牌給豎了起來。
畢竟,興修書院的開銷,教育部將來會承擔大頭,這無異于朝廷變相地給眾人分發紅利。
李想自然不希望這等好事全被勛貴世家獨占。
因此,他特意囑咐王富貴去聯絡那些作坊的掌柜,動員他們也投身這股浪潮,即便規模小些也無妨。
今日,王富貴便登門拜訪了金太打鐵作坊,目的就是為了說服金太。
“王掌柜,您對我有再造之恩,您說的話,我金太沒有不信的道理。可這辦書院……那可是文人墨客才干的事。”
金太面露難色:“您別見笑,我就是個鐵匠出身,十年前斗大的字都認不了一籮筐,如今也就能勉強看看賬本。讓我去教書育人,這……我心里實在沒底。”
金太的這番話,道出了長安城中大多數作坊主的心聲。
對于他們這些未曾依附于高門大戶的生意人而,辦學一事,確實太過遙遠。
“金掌柜,你的顧慮我明白,這事兒不是讓你一個人扛。”
王富貴笑道:“觀獅山書院會牽頭,專門開辦一個講習班,手把手教各位掌柜如何操持一家書院。”
“若是還不放心,大可以派人去觀獅山書院里頭跟著學,親身體會一番書院的運作之道。從現在到下半年開學,還有大半年的光景給咱們準備,時間綽綽有余。”
“況且,你也不是非得單打獨斗。長安城里和你相熟的作坊主不少,大家可以合伙,集腋成裘,辦一個聯合作坊書院。”
“書院里不教之乎者也,就教咱們作坊里的實用手藝和學問。這樣一來,書院不就成了給咱們自己量身打造人才的搖籃了嗎?”
在這個時代,要給初創的書院劃分三六九等,顯然不切實際。
因此,同樣掛著書院的名頭,其培養目標卻可能千差萬別。
有的可能專為作坊培養工匠,有的則面向商鋪的管理者,甚至還有的只是為了訓練流水線上的操作工。
換之,此時的書院,有的類似于后世的職業高中,有的好比專科院校,而像觀獅山書院這樣的頂尖學府,則更接近一流的本科大學。
起步階段,這種魚龍混雜的局面在所難免。
但只要運轉數年,各家書院的實力高下與特色專長便會自然分明,到那時,學子們選擇報考時,心中也便有了一桿秤。
“照您這么說……我作坊里那些專攻新技術的老師傅,也能去書院當先生?”
金太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讓他們領著學徒,在書院里琢磨新門道?就說阿牛特殊鋼作坊吧,那兒的好些師傅天天都在試驗新鋼材的配比,這要是能搬到書院里頭……”
聽到王富貴這番籌劃,金太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
他很清楚,自己這點家當在長安城雖算殷實,可與燕王府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