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昊野心勃勃,一直不把大宋放在眼里。雖然大宋富庶,可是戰斗力極差。
讓趙元昊俯首稱臣,被賜姓趙,他已經很不爽了。
資治通鑒載:趙元昊遣蘇奴兒將兵二萬五千攻嘉勒斯賚,敗死略盡,蘇奴兒被執。
意思就是說,趙元昊派遣大將蘇奴兒去攻打唃廝啰,死傷殆盡,蘇奴兒被殺。
天道好輪回,歷史又在這里重演了。
蘇奴兒的五百先鋒在巴拿兒的帶領下,沖到了牦牛城下,被城墻上的吐蕃兵吊打。
區區五百人,這簡直就是來送人頭。城墻上的車弩堪稱人頭收割機,于是這城下的西夏騎兵成批的倒下。
巴拿兒想跑,他調轉馬頭急奔。
跑?
哪里逃!
李承官親自過去校準一架車弩,他對準了城下拍馬奔騰的巴拿兒。
“放!”
隨著李承官的一聲令下,車弩上的八支飛箭離弦飛出。
正在拍馬奔跑的巴拿兒后心一涼,其中的兩只弩箭射中他的后背,其中一支直插心臟。
巴拿兒倒撞下馬,哼都沒哼一聲,就此嗝屁。
剩下殘兵敗將不足百人,狼狽逃回陣營。
蘇奴兒大吃一驚,初戰受挫,士氣大為低落。看樣子吐蕃人早已有了準備,這讓蘇奴兒徘徊不定。
硬沖,怕是難以撼動這固若金湯的牦牛城,退兵,自己可是跟大王剪發立誓的。若自己說話跟放屁一樣,如何還能得到重用。
蘇奴兒一咬牙,大不了魚死網破:“列陣,準備攻城!”
西夏大軍這邊也是擺開陣勢,準備發起猛攻,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趙元昊的命令是三日拿下牦牛城,蘇奴兒心慌慌的沒有底。看對方這陣勢,怕是夠嗆。
陣前最怕膽怯,膽子怯了便難以獲勝。西夏大軍喊著口號,發起第一輪攻擊。
趙禎不喜歡戰爭,他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這讓孫星云對這個皇帝好感倍增,盡管以目前大宋朝的能力,滅契丹,征西夏、大理、吐蕃,都會成為大宋朝的疆土。
從歷史長遠角度來看,國家的統一有利于民族大融合,這是一件千古大功。可這份功勞是用尸體堆砌出來的,趙禎是個仁君,他做不到。
沒經歷過戰爭的人才喜歡戰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狼。馬革裹尸,戰死沙場又何妨。
可經歷過戰爭的人都知道,其實那里不過是一場烈焰地獄罷了。人類互相殘殺不是我們該做的事,和平,才是永久的主題。
毫無意外,第一波攻擊蘇奴兒的西夏大軍絲毫沒有撼動對方的實力。在城墻下扔下一大批尸體以后,蘇奴兒下令退兵。
兩千余名西夏男兒埋骨牦牛城,同樣,牦牛城內的吐蕃將士傷亡也不小。
李承官在城墻上安撫受傷的將士,牦牛城全民皆兵,百姓不斷的往城墻上輸送各種戰略物資。他們搬運著武器,石頭、傳遞著食物。
百姓都知道,大夏人殘暴。一旦城破,城內百姓也會淪為砧板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