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和普通商賈們讀了《大唐民報》上那些實實在在的貨品信息,清晰的價格,具體的開業優惠措施。
再看這《士林清談》上不著邊際的吹噓和毫無誠意的廣告。
頓覺索然無味,甚至心生反感。
以至于還有不少人私下嘲笑:\"這哪是什么清談?分明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吹得天花亂墜,價格只字不提,誰知道是不是騙人的?\"
\"文章酸腐迂闊,廣告虛頭巴腦,還是大唐民報實在有用。\"
“更關鍵的是,這民報上的文章通俗易懂,只要識得幾個字,就能明白說的是什么。”
“不像這所謂的士林清談.....”
不過罵歸罵,卻總還是有些人會上當。
有一些攀不上《大唐民報》高門檻,又想沾點光的小商戶,病急亂投醫,轉而找到《士林清談》花錢登了廣告。
結果,卻發現根本無人問津,效果寥寥不堪入眼!
于是這些本就貪便宜的大呼上當,錢打了水漂。
李承乾得知此事后,本有些生氣,覺得世家如同跗骨之蛆,處處學樣搗亂。
他寫信給趙牧,詢問是否要動用官方手段打壓查封。
趙牧的回信很快到來,只有簡單幾句:\"跳梁小丑,何須在意?\"
\"其行徑拙劣,正可反襯官報之權威公信。\"
\"殿下可在新報不起眼處,設一市井辨偽小欄目,教百姓如何識別虛假夸大之宣傳,無需點名道姓,智者自明,一笑置之即可。\"
李承乾看后,拍案叫絕,立刻安排下去。
于是,下一期《大唐民報》一個不起眼的版塊角落,多了一個名為\"市井辨偽\"的小欄目,用平實詼諧的語,列舉了幾種市面上常見的夸大宣傳手法,如\"一味吹噓天花亂墜卻無實價\",\"只提虛無縹緲的好處卻隱瞞潛在弊端或高價\",\"動輒借用古人名家之名頭虛張聲勢\"等,并貼心地給出了如何核實信息,理性判斷的建議。
百姓們讀了,再對比《士林清談》上的內容,頓時心領神會,哈哈一笑,對大唐民爆更添幾分信任。
短短幾日,崔盧兩家的小報就徹底淪為笑柄!
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賠了印刷發行的成本,更損了名聲,徒增笑爾。
崔敦禮氣得摔了一套心愛的邢窯白瓷茶具,卻也無計可施,只能咬牙切齒地下令停止這虧本還丟臉的買賣,心中對東宮更是恨意倍增!
可是.....又能怎么辦呢?
難不成直接帶人去咋了東宮的報館不成?
要真那樣干了.......
恐怕東宮的那位恨不得一腳將世家大族踩到泥里的太子殿下,做夢都會笑出聲來吧!
看來,只能在一些他們短時間內看不到地方下手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