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深,北風開始捎來塞外的寒意。
然而,兩儀殿內的李世民,手中捏著一份剛從北疆呈來的八百里加急軍報,臉上卻不見絲毫冷意,反而洋溢著難以抑制的振奮之情。
軍報來自定北城守將薛萬徹。
信中詳細稟報了新式棉甲在近期的數次邊境巡邏及小規模沖突中的實戰表現。
字里行間充滿了這位沙場老將的驚嘆與推崇。
“……此甲輕便異常,兵士長途奔襲,負擔大減,行動迅捷如風,尤擅山地,林間迂回作戰……”
“……御寒之效超乎預期,今歲塞外苦寒,我軍斥候著此甲夜伏曉襲,竟無一人凍傷,士氣高昂……”
“……雖防護不及重甲,然于箭矢流矢,劈砍刺擊之防護,遠勝皮甲,且因其柔韌,不易變形,中箭后傷口亦較鐵甲為淺……”
“……真乃邊軍之福音,國之利器!”
“臣萬徹,懇請陛下,速將此甲大批制辦,優先配發邊軍,則我大唐北疆,固若金湯矣!”
李世民反復看了兩遍,越看越是欣喜,忍不住對侍立一旁的王德感慨。
“好一個趙牧!”
“總能源源不斷拿出此等濟世安邦的實學之物!”
“棉花之利未盡,棉甲之功又顯!”
“此子真乃天賜朕之瑰寶!”
興奮之余,一個現實的問題立刻浮上心頭:如此利器,如何能盡快大規模裝備軍隊?
尤其是寒冷的北疆和西陲邊軍,需求迫切。
現有的將作監作坊,習慣了打造鐵甲,皮甲,對于這種全新工藝的棉甲,能否快速實現量產?
質量又能否保證?
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李世民立刻想到了最好的咨詢對象。
他強壓下立刻召見工部官員的沖動,換上了那身熟悉的“秦老爺”行頭,再次出宮,直奔龍首原。
山莊內,趙牧正在翻閱一些關于礦物志的雜書,聽聞“秦老爺”到訪,并未感到意外。
“趙小友!”
“喜事!”
“天大的喜事!”
李世民一進門,便迫不及待地分享薛萬徹軍報的內容,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喜悅。
“你那棉甲,在邊疆立下大功了!”
“薛將軍是贊不絕口,上書請求朝廷大規模制辦呢!”
趙牧聞,只是微微頷首,臉上并無太多驚喜之色,仿佛這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能于將士有益,便是好事。”
他語氣平淡,隨即話鋒一轉。
“然,秦老哥今日前來,恐怕不止是為了報喜吧?”
“可是為了量產之事?”
李世民一怔,隨即笑道。
“真是什么都瞞不過小友。”
“正是如此!”
“陛下有意大力推廣此甲,然此甲制作工藝特殊,將作監此前只是小規模試制,若要大批制造,如何保證又快又好?”
“老夫受托前來,想再聽聽小友的高見。”
趙牧放下書卷,略作沉吟道:“大規模量產,與小規模試制,截然不同。”
“其關鍵,在于三字,那便是標,質,本。”
“哦?愿聞其詳。”李世民立刻集中精神。
趙牧解釋道:“首先,咱們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標準化。”
“須制定統一嚴格的制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