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原來我們需要知道的信息,他們早就準備好了。”俞劍凌說。
白明微看向師爺:“你過來,我問你答。”
師爺畢恭畢敬:“是,大將軍。”
白明微問:“災情發生后,胡縣令可曾收到什么上峰的命令?”
師爺恭敬回答:“知州大人傳信過來,他說江北腹地受災更為嚴重,并命令我們大人不得開倉放糧,把糧食留給受災更嚴重的地區。”
師爺是縣令自己的人,也是縣令的心腹。
胡縣令把師爺留下來,想必是早已料到白明微會有問題。
而師爺的話,看似說得很隱晦,卻也一語道破黎陽縣目前的處境。
然而江北地界,共有一州十八縣。
要是黎陽縣收到這樣的命令,那么其余諸縣也很可能接到同一個命令。
解決黎陽縣的情況,于整個江北災情而,只是冰山一角。
對整個局勢來說,起不到撼動的作用。
但要是在黎陽縣開了先河,那么接下來的救災章程推行,也方便許多。
白明微點點頭,淡聲道:“知道了,本將軍與兩位大人有要事商量,你先下去。”
師爺離開后,白瑜思忖片刻,隨即開口:“從這些早已準備好的東西來看,可見胡縣令有救災之心,但卻不敢違抗上峰命令。”
俞劍凌冷哼一聲:“這胡縣令可真是個聰明人,他自己不敢得罪上峰,于是就讓我們來出這個頭。”
白瑜道:“處在他這種位置,勢必要仰人鼻息,明哲保身也在情理之中,他愿意主動配合我們行事,已經很難得了。”
兩人你一,我一語地聊著。
白明微迅速翻看資料,不多時便得出結論:“從現有的信息來看,我們只知道黎陽縣的人口、土地、存糧等等。”
“黎陽縣的受災情況如何,土地損失如何,傷亡如何……這些都不清楚,還需要從各方面收集消息。”
白瑜接過話茬:“明微,黎陽縣只是江北的一小部分,僅了解黎陽縣的情況,不足以幫助我們解決整個江北的問題。你現在對黎陽縣格外關心,是否有其他打算?”
白明微認真點頭:“確有其他打算。救災無非兩個方面,賑濟、安置災民,肅清水患源頭。”
“江北災情的發生,乃是暴雨引發洪水所致,所以源頭不在黎陽縣。我們需要找到源頭,遏制災情的持續。”
“而在賑濟、安置災民方面,我們都只停留在計劃之上,并沒有任何實施的經驗。”
“之所以在黎陽縣停留,是打算在黎陽縣推行一套完善的救災章程,到時候拿著成功的例子,交給其余諸縣參照。”
俞劍凌提出疑慮:“但是黎陽縣的例子,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縣。”
白明微道:“自然不適用,不過一旦救災章程成熟,到時候再因地制宜,那么我們行動起來,也就事半功倍。”
白瑜接話:“江北的情勢錯綜復雜,其中不僅有無法解決的天災,還有著盤根錯節的派系勢力。”
“黎陽縣的例子,看似無足輕重,但要是黎陽縣這邊救災成功,那么去推行的時候,那些人也就沒有反對的理由。”
俞劍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打算的,還好我們運氣不錯,遇到的是胡縣令。”
白瑜笑道:“世子還是經驗不足,一個縣最大的勢力,未必是縣令,還有本地的豪紳士族,以及那些致士歸鄉的大員。”
“一個沒有背景的縣令,就算他再配合,也不一定讓賑災計劃順利實施。”
俞劍凌再次恍悟:“怪不得,秦澤那幾個家伙一路上鬧出那么多事情,大將軍始終沒有責罰,原來是留著這些小蝦,去釣大魚啊!”
白瑜點頭:“正是,人以群分,可以利用他們,去區分敵我派系,如此豈不是比我們親自去查還方便許多?”
“就比如剛剛明微讓他們去調查這些富戶的背景,到時候也可以從調查結果判斷這些人中,是否有不配合救災的人存在。”
俞劍凌嘖嘖稱贊,正要說什么,師爺卻“梆梆”敲門。
“大將軍,不好了,粥棚還未設好,災民就和衙門里的人起了沖突,還請大將軍拿個主意。”
……
與此同時。
劉堯率領親信,正快馬加鞭地往江北方向前進。
在離開長公主府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把銀票交給匯豐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