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一名其貌不揚的人走了進來,恭敬地呈上一摞信件:
“殿下,這是江北各地最新的消息,請您過目。主子交代過,關于水情的消息,您看完后還請移交孟先生。”
劉堯頷首:“知道了,下去吧。”
暗衛輕手輕腳地退了下去。
暗衛離開后,劉堯拆開信件,仔細看了起來。
他把各地重要的信息一一過目,情況與上一次相差無幾,不過各地救災章程的推行有進展。
待翻到廬泉縣的情況時,他遲疑了一下,沒有立即查看。
俞劍凌問:“殿下,各地情況還好么?”
劉堯點頭:“擺在本王面前的消息,最新的是也三日前的情況,廬泉的最早消息則是兩日前的。”
“各地在三日前沒有發生十分特別的事,然而在這三日內,是否發生了什么,尚且不得而知。”
俞劍凌分析道:“料想各地也不會像廬泉城一樣,發生如此可怕的動/亂。”
“正如大將軍所,想要在江北其余的縣搞出大動靜,所需人馬數以萬計,北齊在江北不會有這么多暗樁。”
“所以他們才會屠/殺百姓,挑起百姓的怒火,讓江北亂起來,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
劉堯贊同道:“你說的沒錯。北燕放在江北的人馬,的確不會多到可以在整個江北作亂。”
俞劍凌摸摸下巴:“那就奇怪了,他們在廬泉布置這么多人馬做什么?”
“倘若只是為了對付我們,那也說不太過去。大將軍的身手有目共睹,他們想用這些人馬取我們性命,難度很大。”
“廬泉是連接江北南北的扼要,他們在這里拖住我們的腳步,影響南北物資運送也情有可原,但我還是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
劉堯沒有馬上回答,他抽出暗衛送來的,有關廬泉的信箋展開一看。
片刻過后,他緩聲開口:“廬泉的情況,與程主簿所相差無幾,所以程主簿未曾對我等撒謊。”
“但是這信上,還提到一點,那就是有一部分往廬泉城逃荒的百姓,失蹤了。”
“失蹤?”俞劍凌驚聲而出,因為他嗅到了陰謀的味道,“怎么失蹤的?”
劉堯把信放到桌面上:“朝著廬泉城逃荒的百姓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但來到廬泉城的卻不多,暗衛稱這些人不像是全部把命留在逃荒的路上,他們大致核對過人數,對不上。”
俞劍凌一掌拍在手心:“這可真是奇事一件,圍繞著廬泉城發生這么多的事情,暗衛就沒有任何動作么?”
劉堯道:“大將軍的人手,多數用在社倉的安排以及運送糧食被服,還有藥材之上,能分得出人手打探消息,已是極為難得,他們只能旁觀,做不到任何干預。”
“至于本王的人馬,這些年底下雖然有一部分聽命的人,卻都不是本王的心腹勢力,他們多數都與母妃有關,本王能直接用的人,沒有幾個。”
俞劍凌出安撫:“曾經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是今后需得未雨綢繆,才不至于處處掣肘。”
劉堯頷首,隨即神色凝重地開口:“世子,你覺得目前的情況,與曾經發生過的哪件事情很像?”
俞劍凌想了想,忽然瞪大眼睛,露出驚恐的神色:“殿下是指……”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