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洛陽城,夜風已帶著刺骨的寒意。
吳承安一行人提著燈籠,沿著空蕩的街道快步前行。
燈籠昏黃的光暈在青石板路上搖曳,映照出眾人凝重的面容。
轉過最后一個街角,翰林院的朱漆大門終于出現在視野中。
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讓所有人腳步一頓——本該人聲鼎沸的翰林院門口,此刻竟只有兩名守衛抱刀而立。
月光下,那兩扇緊閉的大門如同一張沉默的巨口,吞噬了所有聲響。
“這不對勁。”
韓若薇低聲道,纖細的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燈籠柄:“就算入夜,也該有學子雇人在此排隊才是。”
吳承安眉頭緊鎖。
他記得王宏發說過,今年文舉報名人數眾多,翰林院外從早到晚都排著長隊。
可此刻,除了那兩個面無表情的守衛,整個廣場上空無一人。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環視四周,卻始終不見王宏發三人的身影。
“師姐在此稍候。”吳承安沉聲道,將燈籠遞給身后的王鐵,獨自上前。
兩名守衛見有人靠近,立即橫刀相向。
左邊那個滿臉橫肉的守衛冷喝道:“翰林院重地,閑雜人等不得入內!”
吳承安拱手施禮,聲音不卑不亢:“兩位大哥,在下吳承安,今日有幾位幽州來的同伴前來報名,至今未歸,不知他們可曾……”
“走走走!”
守衛不耐煩地揮手打斷:“老子站崗一天,哪記得什么幽州來的阿貓阿狗!”
這話一出,韓若薇俏臉含霜,正要上前理論,卻被王鐵一把攔住。
這位老兵上前一步,壓低聲音道:“這位兄弟,這位公子是在北疆立下戰功的吳承安。他只是打聽幾個同鄉學子的下落,行個方便。”
說著,他袖中滑出幾塊碎銀,悄無聲息地塞進守衛手中。
那守衛掂了掂分量,臉色稍霽:“原來是立過戰功的。”
他斜眼瞥了瞥四周,壓低聲音道:“今日確有幽州來的三個書生鬧事,說是什么文書被做了手腳,京邑令親自帶人拿下的,連帶著兩個幫腔的也一并押走了。”
這番話如同驚雷炸響。
吳承安與韓若薇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
五人同行,三人報名,剩下兩個自然是趙溫書和蔣文昊!
“敢問軍爺,”吳承安強壓怒火,聲音卻已冷了幾分:“那三人的文書有何問題?”
守衛咧嘴一笑,拇指與食指輕輕搓動。
王鐵會意,又遞上幾塊碎銀。
“聽說是成績文書上的刺史府印璽有問題。”
守衛湊近低語:“翰林院內的大人當場驗看,說是偽造的,那三個書生不服,鬧得可兇了,最終驚動了京邑令大人。”
“朱文成!”
韓若薇突然厲聲打斷,眼中怒火幾乎要噴薄而出:“一定是那個卑鄙小人做的手腳!”
吳承安雙手緊握成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想起那日在街道上相遇,朱文成陰鷙的眼神和那句“咱們走著瞧”。
沒想到這老賊報復不成,竟對王宏發他們下手!
“去衙門。”吳承安從牙縫里擠出這三個字,轉身就走。
夜風中,他的衣袍獵獵作響,背影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
眾人匆匆離去時,誰也沒注意到翰林院側門的陰影里,一個瘦小身影正陰冷地注視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