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李崇義抬起頭,目光掃過吳承安和他手中的龍膽亮銀槍,沉聲道:
“陛下!老臣絕非質疑吳狀元之勇武,亦非不愿見神兵得遇明主。”
“只是此槍非比尋常!它乃是太祖皇帝御用之槍,伴隨太祖開創我大坤基業,于我朝而,意義非凡,堪稱國之重器,宗廟象征之一!”
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懇切:“如此重器,豈能輕易賜予臣下?”
“即便要賜,也需慎之又慎,擇選功勛卓著、德高望重之老臣,方合禮制,方能服眾啊陛下!”
他話鋒一轉,直接指向了最關鍵、最實際的問題,也是他反對的核心理由:
“更何況,吳狀元年少英勇,即將奔赴的乃是兇險萬分的幽州前線!”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勝負難料,萬事皆有可能發生!”
李崇義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語氣也加重了:
“萬一……老臣是說萬一,吳狀元在戰場上有個什么閃失,致使此太祖神槍不幸落入敵虜之手……那將是我大坤朝何等巨大的損失?”
“屆時,我等又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
“陛下今日之厚愛,恐將成為日后之憾事啊!還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李崇義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冠冕堂皇,更是直接戳中了“遺失重器”這個最致命的潛在風險,
頓時,不少原本覺得賜槍無礙的官員也紛紛點頭,覺得太師所慮甚是。
現場的氣氛,瞬間從剛才的熱烈激昂,變得再次緊張和微妙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皇帝趙真身上,看他如何應對太師這強有力的反對。
吳承安跪在地上,手握龍膽亮銀槍,能清晰地感受到從槍身上傳來的冰冷觸感,以及周圍那無數道或支持、或反對、或觀望的復雜目光。
他知道,這桿槍,此刻已然成為了朝堂博弈的又一個焦點。
李崇義這番看似站在國家利益角度、有理有據的反對,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在御花園內引發了更大的波瀾。
太師一黨的官員們仿佛得到了明確的指令,立刻紛紛起身,爭先恐后地附和,試圖將皇帝這突如其來的賜予之舉扼殺在搖籃之中。
禮部尚書朱文成第一個跳出來,他一臉“憂國憂民”的表情,對著皇帝躬身道:
“陛下!太師所句句在理,字字珠璣啊!太祖神槍,非同小可,乃是我朝武運之象征,宗廟之重器!”
“豈可因一時興起而輕易賜下?此舉于禮不合,于制不符!若開此先例,后世子孫紛紛效仿,豈不亂了祖宗法度?”
“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收回成命!”
兵部主事秦元化也緊跟著站出來,語氣激動:“陛下!太師與朱大人所慮,正是臣等所憂!戰場之事,瞬息萬變,任你武功再高,也難保萬全!”
“昔日多少名將也曾馬失前蹄?若吳狀元……唉,臣非是詛咒,只是就事論事,若真有萬一,神槍遺落敵手,被北疆蠻夷所得,用以炫耀武功,羞辱我先祖,那我大坤顏面何存?”
“軍心士氣必將遭受重挫!此絕非危聳聽,乃實實在在可能發生之風險啊!陛下三思!”
“是啊陛下,三思啊!”
“太祖神槍,不可輕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