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太師派的官員也紛紛出聲,你一我一語,辭懇切,仿佛皇帝若不收回成命,便是置國家安危于不顧的昏君一般。
他們緊緊抓住“禮制”和“風險”兩點,不斷施壓。
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支持賜槍的官員一時被這突如其來的集體反對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改革派豈會坐視不理?
就在太師黨羽聲音稍歇之際,御史大夫何高軒冷哼一聲,緩緩站起身。
他先是向皇帝行了一禮,隨即目光銳利地掃過朱文成、秦元化等人,聲音洪亮而沉穩,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氣勢:
“太師,朱大人,秦主事!爾等所,看似有理,實則大謬!”
他一句話便定了調子,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何高軒繼續道:“爾等口口聲聲禮制、風險,卻為何偏偏忘了如今是何等時局?”
“幽州前線,戰事吃緊,北疆敵軍虎視眈眈,正值國家用人之際!”
“陛下圣明,慧眼識珠,見吳狀元武藝超群,與太祖神槍契合無比,故賜下神兵,以激勵其奮勇殺敵,揚我國威!”
“此乃陛下勵精圖治、破格用人之舉,正體現陛下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雄才大略!有何不可?”
他的語氣陡然變得嚴厲起來,目光如電般射向李崇義:“更何況,太師方才所,老夫實在不敢茍同!”
“吳狀元年少英雄,武藝冠絕三軍,正是士氣如虹、欲為國家效死之時!”
“太師身為朝廷重臣,不思鼓舞士氣,反而在其未出征之前,便張口閉口‘萬一戰死’、‘閃失’、‘落入敵手’等不祥之!這究竟是老成謀國之語,還是……”
他故意停頓了一下,才重重說道:“還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如此論,若傳至軍中,豈不令前線將士心寒?”
這番話,可謂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扣下了一頂“不顧國家利益”的大帽子,而且更加尖銳直接!
“何大人說得對!”
兵部侍郎唐盡忠立刻聲援,他身為兵部高官,說話更是直接:
“末將以為,陛下賜槍,正當其時!正所謂寶劍贈英雄!吳狀元有如此武藝,正需如此神兵,方能如虎添翼,在戰場上建立不世之功!”
“未戰先慮敗,未行先死,此乃懦夫之見,絕非我大坤軍人應有之氣魄!”
“若都如太師這般瞻前顧后,我朝猛將何時才能脫穎而出?神兵利器何時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難道要永遠鎖在庫房中生銹嗎?”
蔣正陽也朗聲道:“微臣附議!陛下,吳狀元槍法通神,我等皆親眼所見!”
“此槍在他手中,必能重現太祖榮光,殺得敵軍聞風喪膽!”
“至于風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難道因為怕噎著就不吃飯了?”
“若怕神兵遺失,那我等軍人便更應拼死奮戰,護衛疆土,護衛神器!而不是因噎廢食,將其束之高閣!”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