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可有定論?”
秦景吶吶不,他真的不清楚,只顧著和祝明月交談傳話了。
盧照今日一早派人出去打聽,就想看這幫混賬會怎么倒霉。
“昨日之事被御史上報,陛下大發雷霆。但楚國公求情,稱人皆年少,已然知錯,賠償過農家損失,最后一人罰了十金。”
楚國公的情面值錢,畢竟天下勛貴之首。
十金于普通百姓是天價,但對于紈绔而,不過少去幾次平康坊而已。
盧照當然不服,“他們算什么知錯能改,昨日賠償的青苗錢是孫安世給的。”
葛寅在長安閑居數月,對長安紈绔的風氣有所了解,若放在齊地,哪怕官府放縱,游俠們也要找著機會去教訓一頓。
杜喬控制著手,慢條斯理的夾菜,內心不斷勸解,莫生氣莫生氣,反正敗的不是自己的基業,氣出病來沒人理。
盧照不解,“不過這件事和科舉有何關系?”
杜喬:“盧小郎,了解過科舉么?”
盧照:“聽說過。”僅限于聽說。
杜喬擱下筷子,“科舉從現世的第一天,就是為了打破士族對官場的壟斷,鞏固皇權。”
所以哪怕開創十余年,也一直不溫不火。
因為杜喬的原因,葛寅也是打聽過些許內情,“不是為國選才?”
“這是最表面的原因,”杜喬侃侃而談,“其實只要看看歷屆舉進士的出身就知道,幾乎都是寒門,偶有例外也是沒落的低等士族。”
祝明月戲“我的國公爸爸”只是打個比方,不會真有國公的兒子來參加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