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段曉棠沿途剿匪情況,但半個月到大散關附近,怎么也稱不上慢了。
婁稟和徐達勝真心實意盼著段曉棠能掙些軍功回來,恒榮祥幾個東家,各有各的短板。
段曉棠若能支棱起來,以后做生意的路子能好走些。
這難免加重祝明月的話語權,但又有什么呢,人本來就是大東家。
婁稟和徐達勝一主內一主外,還有一個前提,在祝明月的領導之下。
千里做官只為財,他們千里從商同樣是為財,盡量給主家多摟些錢帛回去。
霍忠哪有家,他就住在勝業坊三巷的李府。
從側門入內,一路見但凡空閑的丫鬟婆子,手邊都放著一個細麻袋子,胳膊上搭著兩根棒針。
手指翻飛,針進針出,一排毛線便織成了。
“管家,家里人都織毛衣?”霍忠好歹在恒榮祥待過一陣,今天也知道些新情況。
不過離開大半個月,家里已經困難到這份上,要靠丫鬟婆子織毛衣補貼家用。
還是祝明月人手不足,將主意打到幾個東家家里來?
李管家:“老夫想著毛衣到底有二郎君一股,又比單衣填茅草暖和。今年的冬衣不如再多發一件毛衣。”
高門大戶的奴婢,也不是人人都能穿得上皮毛衣裳的,哪怕有,也多是一件衣裳熬一冬。
李管家霍忠不差厚衣裳,但更底層的奴仆肯定缺的。
李管家:“還有洛陽的大郎君、涿郡的三郎君那邊,也要盡快安排人送過去。”
世情如此,高門大戶的衣裳多是自家針線上人做出來的。哪怕恒榮祥有現成的,李管家還是覺得自家做的更好。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