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職爵位不同,葬禮的規格不同。想要風光些的人家,想等朝廷的封賞慰問下來后,再做定論。
平叛方面,戰死的最高將領是李君^,余下多是各軍的將官,和維護朝廷慘遭殺害的郡縣官吏。
原先路途遙遠,消息不暢的遼東,歷經數月終于有完整的消息傳回來。
前期攻打高句麗不順,底層軍士損失不提,高官方面,戰死一位國公,兩位大將軍。
可想而知,底下的將官凋零多少。
太平坊近來愁云籠罩,東征和平叛加起來,南衙實力損失超過三分之一。
平叛雷厲風行,證明南衙的獠牙依舊鋒利,但它也確確實實衰弱了。
底層軍士在許多人眼里是炮灰,但那些將官,尤其是大將軍。不提家世恩榮,需要多少場戰役才能喂出來。
南衙上下切切實實心底在滴血!
而吳嶺往日最看重的幾衛,右武衛右屯衛左武衛,幾乎都被打得半殘。
吳嶺地位不穩,南衙便不穩。
有些事雖還沒正式在朝堂上提出來,但所有人心知肚明。
八九月皇帝回歸長安,那時南衙大約要正式募兵擴將。
底層軍士從地方征調,而“將”怎么擴,就是考驗吳嶺水平的時候。
在招納新將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保住“老將”。
牛彬和柴岳所作所為,將南衙左右衛之爭的老黃歷再次翻上臺面。
吳嶺必須在皇帝清算左衛之前,將他這股念頭打消,南衙再經不起風波。
好在去黎陽的幾十個混賬中,朝中各部門盤算一番,南衙竟是牽連最少的,只有兩三個邊緣家族的子弟。
甚至人的身家背景,你可以說是南衙,也可以說是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