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點,交待了這幾年陸續查出的,和“砍頭財”關聯的人。
其中有些人或追隨楊胤謀反,或被打為楊胤同黨,但還有兩三人尚站在岸上。
馮睿業這一手,算是把他們徹底推到水里,永無翻身之機。
馮睿業佝僂著身體,緩緩走出大理寺正堂,外頭陽光正盛晃眼得緊,不禁抬手擋住。
門外等候的下人,急忙將披風給他裹上,喚來肩輿。
曾經馳騁草原的武將,如今吹不得一絲風,只能靠肩輿出行。
馮睿業將上肩輿時,瞧見兩邊廊道各自站著的李君璞和馮睿達。三兄弟之間默默無,就由我這個將死之人,將所有是非一肩擔了。
楊胤及其黨羽都完了,樊籠已破,不代表馮李兩家面前便是坦途。
李君^死了,連自己這個曾經領兵的繼任陳國公也快死了,家族再沒拿得出手的人物。
余下的兄弟子侄只能從頭做起,運氣好的話,二十年或許能恢復昔日榮光。
馮睿業之后是馮睿達。
三司作為外人,見馮睿業的情況,都心驚膽戰。結果親兄弟冷眼看著,果如外頭傳,關系極差。
三司請馮睿達來,與馮睿業所告之事無關。
叛亂平定,該死的都死了,該進去的都進去了!
從洛陽送回來的那批“廢物”,交待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消息,楊胤召去黎陽的人中,本有馮睿達,他卻臨時毀約不去。
廢物們可不知道,馮睿達是被李君璞關到萬年縣大牢里去了。
但三司有必要走個過場,讓馮睿達解釋清楚,證明事先并不知道楊胤可能謀反。
不然瞞而不報,往后就不是論功,而是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