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運糧食去京城交稅,路上糧食有損耗造成賬實不符,重新做賬沒有公章,回去蓋章路上需要幾個月,等蓋章回來,放在京城的糧食又有發霉變質的損耗了,再次造成賬實不符,再次重新做賬,再次回去蓋章,再次出現發霉變質,再次、再次……這不是故意為難人嗎?
“所以就有了這空白卻帶印的文書!”
朱高熾嘆了口氣,“既然實物、賬目和公章缺一不可,那咱把它湊齊不就行了么?”
“合法的方式是,讓押運的吏員帶著公章進京城,可是這也不現實,公章只有一枚,路上一來一回幾個月,總不能這湖廣布政使衙門連續幾個月沒章用吧?”
“于是,不合法的方式就出現了,直接找一摞文書,在上面蓋好大印,然后讓人帶著進京城,一旦發現賬目有問題,現場在蓋了空印的文書上做賬,事情也就妥善解決了。”
朱雄英聞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追問道“也就是說,他們根本沒有貪腐,只是為了方便。”
朱高熾苦笑著點了點頭。
“其實這種蓋空印的做法,并不是大明獨創的,早在元朝時,就已經有朝廷官員這么做了,大家也知道蓋空印這事不合規矩,可是誰讓戶部對賬目和實物卡得這么死呢?”
“再說了,這事從元朝開始都干了快近百年了,之前的皇帝或者老爺們,不是也都睜一個眼閉一個眼沒管過么?”
“到了大明,按照新的規定,地方需要先將收支報告上交戶部審核才可報銷,如果有偏差則會被駁回,然而有的地方距離京城很遠,上計吏為了省去來回奔波的麻煩會事先準備蓋好官印的空白文書,遇到駁回立即修改,還是一樣的套路……”
“可惜,他們遇到了老逼登!”
朱高熾無奈地攤了攤手。
如果說歷代帝王中,誰最痛恨貪官污吏,那么洪武大帝朱元璋肯定排第一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草根皇帝”,深知底層百姓之苦,所以,對于懲治貪官,下手最重,也最狠。
據史料記載,元末“內外諸官皆安于茍且,不修職事,惟日食肥甘,因循度日,凡生民疾苦,政事得失,略不究心。官貪吏污……不知廉恥之為何物。”
也正因這些元朝官吏的貪腐受賄,才導致元末百姓過得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老朱一家也深受其害!
因此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告誡朝臣:“吏治之弊,莫過于貪墨。不禁貪暴,則珉無以遂其生。”
雖然老朱的殺意隆隆,但是,天下貪官卻如遍地野草,“燒不盡、吹又生”,面對那些不怕死的貪官,不斷黑化的老朱動用的手段也越來越殘酷、越來越駭人。
比如“剝皮揎草”,就是赫赫有名的酷刑,人皮稻草人警告。
再有老朱還創造性的發明了“錫蛇游”,這種刑罰極為殘酷,先將錫燒融了,然后掰開犯人的嘴,強行將錫液灌下去,瞬間把犯人的五臟六腑融化了,讓人痛苦而死。
老朱對于懲治貪官的方法可謂之“無所不用其極”,他采取懲治貪官的方法也可謂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反腐斗士。
這空印文書,落到老朱眼里,可不就是貪腐嗎?
你拿著蓋了空印的賬本,就意味著這賬目你可以隨時修改。
如果只是因為糧食在運輸中有損耗,這還好說;可如果是因為押運糧食的人貪污呢?
他完全可以把收上來的糧食貪污掉,然后私自修改賬本就行了。
反正最后戶部收上來的實物和你修改后的賬目是一致的,可是這樣一來,交糧食的老百姓吃了虧,朝廷也吃了虧,可就養肥了你們這些貪官污吏啊!
那不行,那得查,還得徹查!
于是乎空印案就此爆發,受到牽連者多達上萬人!
“這事兒千萬別瞎摻和!”朱高熾鄭重告誡道。
老朱恐怕還有其他謀劃,遠沒有表面上這么簡單!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