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帥帳里面,氣氛凝重。
足利義滿深吸一口氣,躬身向高坐主位的朱高熾行禮,聲音低沉而恭敬:“大和國足利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見過大明將軍閣下!”
朱高熾卻恍若未聞,目光徑直越過足利義滿,落在他身旁的后龜山天皇身上。
這后龜山也不是什么簡單貨色,他即位時南朝勢力風雨飄搖,北朝足利幕府在足利尊氏及其后繼者的經營下勢力漸盛,南朝雖然秉持著天皇正統的大義名分,卻在軍事、經濟等方面處于劣勢,控制區域不斷縮小,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后龜山天皇臨危受命,承載著復興南朝、恢復天皇統治權威的艱巨使命,即位后積極組織力量與北朝對抗,試圖扭轉南朝的不利局面。
他重用忠心的武將和謀臣,號召各地勢力勤王,不斷發動對北朝的軍事行動。然而,由于南朝內部資源匱乏、力量分散,且北朝足利幕府在政治、軍事上逐步鞏固,南朝的抗爭往往收效甚微。雙方在漫長的對峙中展開拉鋸戰,雖偶有勝利,但整體頹勢難以逆轉。
最后后龜山還是屈服了,在足利義滿的主導下,南北朝達成和解,史稱“明德和約”。
足利義滿以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交替繼承帝位為條件,勸誘后龜山天皇退位,后龜山天皇交出象征天皇權威的三神器,結束了長達五十余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
不過,北朝并未完全遵守和約中關于兩統交替即位的約定,導致后龜山天皇及其支持者深感被騙,退位后的后龜山天皇并未放棄恢復南朝勢力的努力,暗中謀劃,卻始終未能掀起波瀾。
“你就是后龜山?”朱高熾眼神中滿是鄙夷,語氣輕蔑如刀,“敢自稱‘天皇’的跳梁小丑?”
此一出,帥帳內明軍諸將頓時爆發出一陣哄笑。
他們將朱高熾推上主位主持談判,本就想看這小胖墩如何折辱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倭人,此刻朱高熾這般不客氣的開場,正合他們心意。
后龜山天皇被這羞辱之詞刺得面色漲紅,眼中怒火熊熊燃燒,卻礙于明軍兵臨城下的威壓,只能強行隱忍。
朱高熾卻不打算就此罷休,辭愈發犀利:“我說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可還有半點羞恥之心?”
“倭國不過海外蕞爾之地,彈丸三島,何足掛齒?我大明疆域遼闊,地大物博,物產豐饒,連我大明皇帝陛下都未曾自稱天皇,你這化外之民,哪來的臉面如此僭越?”
“猢猻”“夷民”等刺耳稱呼不斷從朱高熾口中吐出,后龜山天皇氣得渾身發抖,胸膛劇烈起伏。
他好歹也是正統的大和國天皇血脈,身份尊貴地位尊崇,何時被他人這般羞辱過?
奈何明軍兵臨城下,國土都失了大半,后龜山天皇也不得不強忍著屈辱,低聲道“將軍閣下,這是我大和禮制,傳承已久,所以……”
“哈哈哈!”朱高熾放聲大笑,毫不留情地打斷,“就你們這小小三島的倭奴,也配談禮制?”
明軍眾將再次哄堂大笑,笑聲如潮水般在帥帳內回蕩。
后龜山天皇死死攥緊拳頭,指甲幾乎掐進掌心,心中殺意翻涌,卻只能將這份屈辱咽下。
見場面陷入僵局,足利義滿無奈地嘆了口氣,上前一步:“將軍閣下,我等此番前來,是為求和。”
“我大和國愿獻上黃金五千兩,白銀五萬兩,另有千名貌美女子,只求貴軍休兵止戈,撤出我國境。”
聽到這話,朱高熾勃然大怒,指著足利義滿的鼻子怒罵道:“你說什么?就這么點東西?你他娘地打發叫花子呢?”
少?
這還少嗎?
該死的明寇!
真是貪得無厭!
足利義滿咬牙忍氣道:“只要明軍愿意退兵,獻禮可以翻上一倍!”
“不夠。”朱高熾懶洋洋地挖了挖鼻孔,“要不十倍?”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十倍那就真多了啊!
黃金五萬兩!
白銀五十萬兩!
折算下來都有百萬兩銀子了!
足利義滿與后龜山天皇對視了一眼,二人非但沒有感到憤怒,反而充滿了劫后余生的喜悅。
這個代價雖然高昂,但是擠一擠還是拿得出來的。
不管怎么說,那也總比滅國好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