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三日后的勘察加半島港口,朝陽穿透晨霧,將金色的光芒灑在連綿的戰船上。
美洲開拓先鋒艦隊已整備完畢,碼頭邊,五十艘嶄新的福船排成陣列,船身巍峨,帆幔高揚,船頭雕刻的“大明水師”字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周圍還停泊著數百艘大小戰船,有負責護航的蒼山船、負責運輸的沙船,密密麻麻鋪滿了半個港灣。
甲板上,一萬名精銳將士身著鎧甲,手持兵器,身姿挺拔如松——他們半數來自東海水師,熟悉遠洋航行與貿易護航;半數來自北洋水師,適應嚴寒氣候與陌生海域作戰,此刻正整齊列隊,靜候出發的號令。
水師大將俞通淵一身戎裝,站在旗艦“大明號”的船首,目光銳利地掃視著艦隊,時不時與身邊的副將交代著注意事項。
他清楚地知道,這支艦隊肩負著大明開拓美洲的重任,容不得半點差錯。
港口的高臺上,朱高熾目光銳利,身旁站著朱雄英、湯和等人。
朱雄英臉上滿是興奮與期待,時不時踮腳望向艦隊;湯和則神色沉穩,目光在戰船與將士間流轉,默默檢查著出發前的最后細節。
當俞通淵派人來稟報“艦隊準備就緒,可隨時起航”時,朱高熾深吸一口氣,邁步走到高臺邊緣,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的三軍將士。
原本喧鬧的港口瞬間安靜下來,所有將士的目光都聚焦在朱高熾身上。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透過風,清晰地傳到每一個人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與振奮:“水師的兒郎們!今日,你們將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征程——作為第一批正式前往美洲的大明水師精銳,你們肩上扛著的,是整個大明的希望!”
“你們此行,有兩大重任,缺一不可!”朱高熾抬手,伸出兩根手指,語氣愈發沉重,“第一,抵達美洲后,務必以最快速度趕往‘大明灣’,與李景隆、徐增壽二位將軍的先遣隊匯合。碰面后,首要任務便是協助他們加固現有據點——加高墻壘至三丈有余,在據點四周挖掘寬兩丈、深一丈的壕溝,布設拒馬與鹿砦;同時在據點制高點修建箭樓與火炮陣地,架設從大明帶來的重型火炮,形成立體防御體系,確保能抵御土著部落的突襲與野獸的侵擾。”
“其次,要組織將士開拓據點周邊土地,劃分出居住、耕種、練兵三大區域,清理荒草、平整土地,搭建臨時營房與糧倉,為后續主力大軍、移民百姓的到來做好生活與后勤準備。還要勘探周邊水源,修建蓄水池與輸水渠道,保障人畜飲水與農田灌溉;砍伐周邊林木,打造更多的防御器械與生產工具,實現據點的初步自給。”
“你們要記住,大明灣不僅是我們在美洲的第一個落腳點,更是后續開拓美洲腹地的前沿基地與物資中轉站,是連接勘察加與美洲內陸的關鍵樞紐。把這里打造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不僅能為后續人員與物資提供安全保障,更能向美洲土著展現大明的實力,為后續的交流與開拓奠定基礎。守住它,穩固它,發展它,就是守住了大明開拓美洲的希望,守住了大明的未來!”
話音落下,將士們紛紛握緊手中的兵器,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
朱高熾稍作停頓,目光變得更加凝重,聲音也帶上了幾分哽咽:“第二,也是最關鍵的任務——尋找高產作物糧種!”
“兒郎們,你們或許常年駐守水師、馳騁海疆,未必清楚中原腹地的百姓疾苦。此刻的大明境內,江南雖有魚米之豐,可北方諸多州縣、西南山區,仍有無數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去年陜西大旱,良田顆粒無收,官府開倉放糧也難濟所有災民,我曾親赴災區,親眼見老弱婦孺趴在路邊啃樹皮、嚼草根,有的人家為了讓孩子活下去,甚至忍痛將親生骨肉換半袋粗糧,‘易子相食’的慘劇,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人間苦難!那些絕望的眼神、干裂的嘴唇,是我午夜夢回都忘不了的畫面,更是每一個心懷天下的大明人心中的痛!”
他抬手按在胸口,語氣中滿是期盼與沉重:“而你們,這支即將踏上美洲的先鋒之師,就是結束這一切的希望!此前李景隆、徐增壽的先遣隊傳回消息,美洲的土著部落世代耕種,手中極有可能掌握著玉米、番薯、土豆等高產糧種,畝產高達二三十石,遠超大明現有作物!只要能找到這些糧種,把它們帶回大明,在南北各地推廣種植,哪怕遇到災年,百姓也能有糧可吃,就能讓無數人免于饑餓,就能讓大明的糧倉常年堆滿糧食,就能讓‘易子相食’的悲劇徹底從大明的土地上消失!”
“所以,我以美洲開拓總負責人的身份命令你們——不惜一切代價,找到高產糧種!抵達美洲后,既要主動聯絡友好的土著部落,以絲綢、鐵器換取糧種與種植技藝;也要警惕懷有敵意的部族,若對方拒絕合作,哪怕翻遍美洲的山川河流、穿越密林險灘,哪怕與土著談判周旋、甚至動用武力,哪怕付出鮮血與生命的代價,也必須把糧種帶回來!”
朱高熾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穿透人心的鏗鏘力量:“你們要記住,你們帶回的絕不是普通的種子!那是無數饑寒交迫百姓的性命,是讓大明根基永固的安穩,是讓子孫后代不再受餓殍之苦的福祉!”
“這粒種子,能讓荒野變良田,能讓哭聲化笑語,能讓大明的疆域之內,再無流離失所的災民!只要能完成這個任務,你們每個人都是大明的功臣,都是拯救萬民的英雄,你們的名字,將會被鐫刻在京師的功勛碑上,被寫進國史,世世代代被后人傳頌,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