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雄心勃勃的“常平倉”計劃,在推行中遭到了無形的阻力。各州縣上報的數據要么遲滯不全,要么明顯有誤,申請調撥的錢糧文書在戶部及相關的漕運、倉場等環節被各種理由拖延。
趙元楷雖能干,但畢竟初來乍到,在河北根基淺薄,面對這種體系性的軟釘子,頗感力不從心,進度遠不如預期。
市面上的物價,因官倉放糧力度減弱和奸商繼續暗中操縱,又有了回升的跡象。
趙元楷心中焦躁,他急于做出成績向皇帝證明自己的能力,眼下困境讓他將部分原因歸咎于孫伏伽未能徹底掃清地方障礙,配合“不力”。
兩人雖未公開沖突,但衙署之中,已能感覺到隱隱的隔閡。
趙元楷帶來的團隊和孫伏伽、程處默的舊部之間,也少了幾分協作,多了幾分各自為政的味道。
長安城中,李世民通過百騎司的密報,對河北的明暗局勢了如指掌。
他看到了孫伏伽的隱忍和精準布局,也看到了趙元楷的急躁和遇到的阻力,更看到了其中若隱若現的黑手。
他依舊不動聲色,既沒有下旨申飭趙元楷,也沒有催促孫伏伽,只是將一份關于漕運環節效率低下的報告,批轉給了太子李承乾,讓他“酌情督辦”。
這道旨意意味深長。漕運關乎物資調配,是趙元楷計劃的關鍵,也是容易被做手腳的環節。
李世民將此交給太子,既是對太子能力的考驗,也是給了東宮一個介入河北事務、支持新政的合法渠道,同時更是對背后可能阻礙漕運的勢力的一次敲打。
李承乾心領神會,立刻調動東宮屬官和與東宮交好的官員,對漕運系統進行了一番整頓,清理了幾個明顯怠政或與河北商號過往甚密的官員。
雖然未能徹底打通環節,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趙元楷的壓力。
魏王李泰得知此事,恨得牙癢癢,心知父皇此舉意在平衡,但明顯偏向了東宮。他意識到,常規的阻礙手段效果正在減弱,必須加快行動步伐。
“通知河北那邊,不要再小打小鬧了!”李泰對心腹幕僚陰沉下令。
“孫伏伽和程處默不是盯得緊嗎?那就給他們來個‘圍魏救趙’!讓他們自顧不暇!
那個趙元楷,既然拉攏不過來,就讓他徹底變成攪渾水的棍子!想辦法讓他和孫伏伽的矛盾公開化!”
數日后,河北州城發生了一件看似意外的事件:一隊護送常平倉籌建款項的官兵,在途中遭遇“山匪”襲擊,雖然官兵奮力擊退了匪徒,保住了大部分款項,但仍有一名軍官重傷,少量銀錢被劫。
事件發生后,趙元楷又驚又怒,認定這是針對他新政舉措的惡性事件,要求孫伏伽和程處默限期破案。
而幾乎同時,市井間開始流傳一種說法,稱那伙“山匪”行動矯健,配合默契,不像是普通強盜,倒像是…受過訓練的軍士所為。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