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仆固懷恩兵臨香積寺的時候,南霽云率領六萬大軍從東面直抵長安城下,隔著十里安營扎寨。
辛思廉急忙下令關閉所有城門,城內的三萬兵馬全部登上城墻防御。
在這逐漸炎熱的五月,長安城墻上旌旗招展,森嚴壁壘。
城外營寨相連,刀槍映日,看起來大戰一觸即發!
一時間,長安城內人心思動。
有一些既得利益者擔憂武氏母子的勢力被驅逐出長安,但更多人對李瑛抱著歡迎態度,甚至稱之為翹首期盼都不為過。
最起碼李瑛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人品有口皆碑,這兩年又靠著膾炙人口的詩歌讓無數讀書人成為了迷弟,去年掃平突厥,又贏得了世家門閥的尊重。
相比之下,作為武則天后裔的武靈筠一直毀譽參半,李琦這個來路不正的太子也沒有贏得人心。
可以說長安城的人心,李瑛已經占了八成,李琦母子最多占一成,剩下的那一成則是感恩李隆基的遺老遺少,夢想著李隆基有一天能夠復辟。
昔日繁華的天街行人稀疏,店鋪關門,商販匿跡,但私下里卻都在討論長安的戰事,可謂是潛流暗涌……
目前的情況下,也就是長安城內缺少一個帶頭大哥。
如果有人站出來,勢必會有成千上萬的人緊隨其后,打開城門,迎接李瑛進城。
辛思廉也發現了這苗頭,于是派人在長安城內大肆搜捕那些散播謠,動搖民心之人,一下子抓起來了七八百人,并分別梟首于東西兩市,借人頭震懾民心,以防有人趁機作亂。
在辛思廉的鐵血鎮壓之下,長安城內浮動的人心被壓了下去。
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終于知道,神仙打架沒有凡人的事情,還是老老實實的看熱鬧,等分出勝負的時候再上去踩幾腳不遲,跳的太早絕非明智之舉。
長安城實在太大了,一面城墻就有二十多里,四面城墻加起來八十多里,三萬人馬在城墻上看起來稀稀拉拉,毫無壓迫感。
這讓南霽云的內心蠢蠢欲動,很想自作主張的強攻長安。
若是一舉拿下長安,功勞可就大了!
但張守瑜和高秀巖兩個副將不同意,萬一攻城失敗,不遵君令可是大罪,兩人不想跟著南霽云冒險。
沒有張、高兩人的幫忙,僅靠南霽云手中的三萬兵馬想要拿下長安絕非易事,他只能作罷,等待主力大軍突破香積寺防線之后再合圍長安。
辛思廉也發現了長安城防守兵力不足,于是把看守十王宅的金吾衛、巡街的金吾衛全部征調去守城,維持秩序的事情交給了京兆府與萬年縣、長安縣的差役。
甚至派人去三大內抓了上萬名太監往城墻上運輸各種防御武器,什么滾石、擂木、石頭、磚塊,只要能傷害敵人的,統統運到城墻上。
由于長安城太大,守軍防御起來固然吃力,但進攻的靈州軍也無法包圍。
隨著辛思廉一紙調令,龜縮在鄭縣城內的常凱旋又帶著兩萬人進入了長安,使得城墻上的防御兵力增加了許多。
就這樣,雙方在長安城僵持著,只等香積寺那邊塵埃落定!
如果靈州軍突破香積寺防線,到時候十幾萬大軍圍城,挾得勝之威,差不多可以一舉破城。
如果靈州軍無法突破香積寺防線,時間久了,南霽云的糧草定然難以為繼,到時候就只剩下退兵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