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寬來漢中的時候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因此走了四天。
返程的時候驕陽當空,秋高氣爽,驛道上已經被曬干了大半,因此只用了兩天半就回到了長安。
進城之后,裴寬顧不上回御史臺官廨,直奔大明宮求見天子。
參加完早朝,李瑛便回到含象殿批閱奏折,得知裴寬歸來,急忙接見。
“臣御史大夫裴寬拜見圣人!”
裴寬邁過門檻之后,立即叉手參拜。
“裴卿快快平身,看到你安然無恙的歸來,朕就放心了。”
李瑛笑容可掬的招呼裴寬平身,命吉小慶奉上茶水。
“臣與田仁琬三十多年的交情,他就算不給我面子,還能害了我不成?這點把握,臣還是有的。”
裴寬滿面春風的在書案對面落座,端起茶盞來滋潤了下喉嚨。
“臣這一趟漢中之行總算沒有白跑,田仁琬已經決定率部歸順,并愿意到朝中來任職。”
“哎呀,這可真是太好了!”
李瑛高興的手舞足蹈,“裴卿這次漢中之行比打了一場勝仗收獲還要大啊,朕要重賞你。”
“陛下重了,臣只是跑個腿而已!”
裴寬毫無居功之意,“田仁琬之所以痛快投降,除了我與他有舊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軍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田仁琬知道再負隅頑抗只能是死路一條,因此才痛快的投降!”
“話雖這樣說,但如果田仁琬鐵了心頑抗,想要消滅兩萬五千人的隊伍,攻占漢中這座堅城,至少要動用七八萬人馬,鏖戰一兩個月。”
李瑛卻對裴寬的勸降高度評價,“更重要是,我軍如果在漢中受阻,很可能就會被吐蕃人提前進入劍南,占據有利地形。若是那樣,我軍的傷亡將難以估量,可以說裴卿的這次勸降不遜于一場大捷!”
“此乃老臣分內之事,陛下過譽了!”
能夠被皇帝如此盛贊,這讓裴寬很欣慰,急忙起身推辭。
李瑛朝身邊的諸葛恭吩咐一聲:“你去一趟中書省宣旨,冊封裴卿為潁川郡公,加紫金光祿大夫!”
“遵旨!”
諸葛恭抱著拂塵答應一聲。
裴寬急忙叩首謝恩:“陛下隆恩,臣定當誓死相報,雖肝腦涂地,亦在所不惜!”
等裴寬走后,李瑛又立即召見李光弼,告訴他田仁琬已經答應歸順,務必盡快出兵前往漢中,搶在吐蕃人入川之前控制成都這座巴蜀的中心城市。
“臣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圣人一聲令下!”
李光弼拱手領命,“臣保證一個時辰之內就率領麾下兵馬踏上征程。”
“好一個兵貴神速,有你出鎮劍南,朕就放心了!”
李瑛又命諸葛恭拿來節鉞賞賜給李光弼,“除了劍南節度使之外,朕再給你加一個劍南道行軍大總管的頭銜,賜節鉞,四品以下先斬后奏!”
“承蒙陛下器重,臣定當不負圣望!”
李光弼跪拜謝恩,從諸葛恭的手里接過了象征著無上權力的節鉞。
李瑛又緊急召見蕭嵩次子蕭華,任命他為梁州刺史,跟隨李光弼一起出征,前往漢中掌管這座軍事要沖。
蕭氏一族說起來還得感謝李隆基提前把蕭嵩下了獄,導致蕭嵩的幾個兒子反而沒有被武氏母子降罪,只是貶成了六品以下的閑職,都在京兆府衙門混口飯吃。
李瑛收復長安之后對蕭氏兄弟加以重用,蕭衡被任命為守吏部尚書,蕭華則被任命為九卿之一的守衛尉卿。
漢中位置重要,還要負擔著為李光弼供應糧草的重任,因此李瑛決定調蕭華前往漢中擔任刺史。
此人雖然名聲不顯,但作為蕭嵩的長子,在歷史上承襲了父親的徐國公爵位,并在唐代宗時期登上了宰相之位,在內政方面能力不俗,足可擔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