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東宮。
晨光穿透九重飛檐,在琉璃瓦上折射出碎金般的光斑。
崇文殿內,二十多個少男少女正在搖頭晃腦的跟隨孟浩然誦讀《論語》。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六歲的蜀王李備偷偷把蟈蟈籠塞進書匣,里面那只“碧玉將軍”振翅的聲響,竟與殿外教坊隱隱傳來的羯鼓聲暗合。
在這里參加學習的不僅只有李瑛的兒女,還有他的侄子、侄女,包括李亨、李琰、李瑤等人的兒子,甚至還有李琮、李琚的兒子。
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李瑛特地把東宮里的崇文殿當做學堂,供自己的子侄學習各種知識,大概為――禮、樂、射、御、書、數。
在這里授課的除了擔任太子左庶子的杜甫之外,還有孟浩然、李頎、祖詠等詩人,音樂巨匠李龜年,還有幾個著名的樂師、神箭手也會抽時間來給王子們上課。
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則是詩仙李太白,他不僅名氣大,而且教授的內容也是不拘一格。
詩仙不僅僅教孩子們作詩,還教孩子們舞劍,甚至教孩子們研究酒的種類,總能惹得滿堂哄笑,其樂融融。
在這些王子之中,年齡最長的是李亨的長子李m,今年已經十五歲,已是到了娶妻的年齡,并于今年正月改名李豫。
除了李豫之外,就屬太子李儼年齡最大,今年十三歲。
孟浩然在講了半個時辰的課之后,收起書本宣布下課。
“上午就到這里了,諸位皇子、王子稍后用膳、午休,下午南霽云將軍會來給你們講兵法。”
六歲的蜀王李備舉手:“請問為什么不是太白先生來講課?”
孟浩然笑道:“太白先生被任命為關隴巡撫,準備出巡關內、隴右,怕是三四個月才能返京。”
“啊……怎么會這樣啊,太白先生不在了,我們還上什么課?”
孟浩然的話頓時引起了一陣吐槽,有的孩子甚至哭出聲來。
“離吃飯還有半個時辰,我們去后院轉轉可好?”
等孟浩然離開之后,李豫邀請李儼去后花園散步。
“好!”
李儼欣然應約,與比自己高半頭李豫并肩走向后花園。
李備跟在后面吆喝了一句:“兩個媳婦迷,又去談論媳婦啊?不害臊!”
“五郎一邊去,小孩子家懂什么?”
李豫瞪了李備一眼,揮手驅趕。
東宮位于太極宮的東面,擁有獨立的宮門與院墻,宮內有三百多太監與宮女在此當值。
在李隆基繼位之前,東宮是太子的專屬宮殿,在這里擁有一套完整的班子,被朝野間戲稱為“小朝廷”。
但在開元二十一年,李隆基結束了這種局面,把二十歲出頭的太子李瑛逐出東宮,攆到十王府定居,從此東宮就閑置了起來。
雖然現在更換了皇帝,但李儼不過十三歲的年齡,所以李瑛還沒有讓他入主東宮。
為了加強對孩子們的教育,李瑛特地把崇文殿拿出來當學堂,派遣名師大儒前來為子女們授課,并邀請兄弟們把孩子送來一起學習。
雖然各位親王也能聘的起老師,但肯定無法與東宮提供的教育力量相比,于是各位親王爭相把孩子送進東宮學習,上到十五歲的李豫,下到五六歲的稚童。
東宮后苑蒸騰著暑氣,到處姹紫嫣紅,池塘里荷葉青青,有蜻蜓來回飛舞。
李豫拽著李儼穿過垂絲海棠織就的錦繡長廊。
十三歲的太子身形已顯頎長,玄色[衫領口微敞,露出半截明黃云紋護甲。
“太子可曾向陛下提起三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