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溫暖的含象殿,李瑛脫掉大氅,又開始辛勤的批閱來自四面八方的奏折。
“對了,好像今天上午大理寺代替李白上了一封奏折,朕看看寫的什么?”
李瑛在桌案上一頓扒拉,找到李白的奏折,打開閱讀起來。
李白自從四月底擔任欽差,奉旨出巡關中、隴右、朔方、河西等地,至今已經半年。
在這段時間內,他帶著兩百多名隨從走了三十多個州,兩百多個縣,幾乎把長安以西的州縣像犁地一樣挨著犁了一遍。
李白雖然做著朝廷的官,但卻保持著俠義心腸,一路上只要有人攔駕喊冤,無論大事小事,他啥都要過問。
上到貪贓枉法,侵吞賦稅,殺人放火,下到偷雞摸狗,翻寡婦墻,砸瘸子好腿……
凡是攔住他的欽差儀仗隊告狀的,他必然停下來查個清清楚楚。
這一路西行,李白依靠皇帝給的圣諭,先后殺了兩個六品的郡司馬、三個七品的縣令,五個縣尉,以及十幾個主薄、縣丞等地方官。
隴右和關內的百姓齊聲稱贊李太白為民做主,送上綽號“李青天”。
而關隴的地方官員提起李白的大名卻是畏懼如虎,稱之為“李太黑”或者“李剃頭”。
李白這半年內上書七封,除了控告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地方官之外,還多次為一個喚作“蘇無名”的幕僚表功。
李白在書信中提到:這個蘇無名今年四旬左右,曾經在大理寺擔任過五品的司正,后來得罪了李林甫的黨羽被貶到晉陽擔任縣尉。
李白在太原的時候與這個蘇無名有幸認識,非常欽佩他的判案才華,恰好這蘇無名因為一件事惹怒了王維,被革去了晉陽縣尉的職務。
蘇無名沒了官職,便來長安投奔李白,恰好趕上李白擔任欽差奉旨西巡,于是蘇無名便跟隨左右擔任幕僚。
李白在書信中說自己這一路能夠破獲許多貪污案、殺人案等惡性案件,蘇無名當屬首功,請圣人予以提拔。
“這蘇無名是誰啊?”
李瑛感覺這個名字似曾相識,但又想不起來在哪里聽說過?
既然李白竭力舉薦,便授予這個蘇無名正五品的大理寺寺正職位,讓他跟著李白巡視天下各州縣,嚴懲不法之徒。
李白的奏折如下:經過五個多月的巡視,他目前已經進入了隴右最西面的敦煌郡境內。
通過一路的明察暗訪,李白發現原沙州刺史、現敦煌太守馮致遠涉嫌私通回紇,向回紇人販賣甲胄、兵器,請求圣人下令斬殺馮致遠。
沙州是中州,刺史是正四品,雖然改成了敦煌郡,但太守依舊是正四品的職位,沒有圣諭,李白不敢擅自斬殺。
在奏折的最后,李白又解釋了為什么不把馮致遠抓起來送回長安審判的原因。
敦煌郡有兩千郡兵,這些士兵受了馮致遠的恩惠,唯這個太守之命是從,想把他從敦煌帶走絕非易事。
為了穩妥起見,只有直接斬殺馮致遠才能萬無一失!
李白以項上人頭保證,這馮致遠私通回紇證據確鑿,如果殺錯了,自己愿以項上人頭償命。
“嘶……這李太白是真剛啊!”
李瑛看完之后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目前長安朝廷控制的郡已經超過了三百多個,敦煌郡作為一個中郡,李瑛并不認識這個名叫馮致遠的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