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敗仗的叛軍士氣低落,經過廝殺之后饑腸轆轆,大部分人在城墻上席地而坐,有氣無力的等著火頭軍前來送飯。
就在這時,張寶善與牛仙童率領一百多名太監殺到,趁著叛軍不注意將城門敞開。
“蘇慶節大勢已去,我們已經捉了李琦起義,識時務者跟著我們投降朝廷,將功贖罪啊!”
張寶善手持長劍,站在城門下大聲高呼。
“我們本是朝廷的左驍衛,為何現在成了叛賊?都怪蘇慶節狼子野心,謀反作亂!”
“我們愿意撥亂反正,投降朝廷,請求圣人從輕發落!”
“落下吊橋,投降了、投降了,不能再繼續跟著蘇賊犯錯了!”
被太監們打了個措手不及,企圖重新奪回城門的叛軍,聽了張寶善的煽動,瞬間士氣萎靡,一個個如夢初醒。
伴隨著“吱呀呀”的絞盤轉動聲,寬達三丈的吊橋緩緩降落。
張寶善等人也不管叛軍是否跟著出城,當即一股腦的簇擁著李琦沖出了武陵城,并讓牛仙童提前去向唐軍報信。
此刻的唐軍正在待命狀態,杜希望召集了王難得、吳恪守、袁履謙等將領共商對策,研究是繼續圍困武陵城還是一鼓作氣的乘勢進攻更好?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之前杜希望不愿意攻城,是因為武陵城內的守軍達到了一萬多人,與唐軍的兵力差為四比一。
但在叛軍突圍失敗之后,估計城內的叛軍只剩下五六千人,雙方的兵力差距拉大到了八比一,已經有足夠的把握一舉破城。
眾將求戰心切,其中以王難得最為踴躍。
“節帥,請下令攻城吧?今夜一鼓作氣拿下武陵,明兒個咱們就順著長江馳援江南,去打狗娘養的安祿山!”
就在這時,守衛營門的校尉匆匆前來稟報:“啟稟節帥,武陵南城門出現了騷亂,城門大開,吊橋落下,沖出來了一幫人,有個太監自稱牛仙童,此刻正在營門外求見!”
“哦……叛軍這是起了內訌?”
杜希望喜出望外,急忙帶領眾將來到營門口查看情況。
牛仙童急忙施禮:“想必這位就是杜元帥了?咱家乃是前內侍省內侍牛仙童,當年在宮里也是四品的宦官。
武氏母子造反作亂之后,我等被逼無奈只得屈身從賊,但心中卻為大唐的社稷憂心如焚。
今夜終于找到機會,我等綁了李琦特來投降,恭請元帥揮師進城平定蘇賊!”
杜希望雖然不認識牛仙童,但卻聽過他的名字,當下客客氣氣的拱手道:“牛公公能夠開門投降,足以將功贖罪,不知道李琦現在何處?”
牛仙童朝城門方向一指:“被咱家的同伴押解著正往這邊趕。”
“城門已經打開,請元帥下令進城!”
看到武陵的南城門已經敞開,王難得急的抓耳撓腮,恨不得插上翅膀飛進城內。
“進城!”
杜希望不再猶豫,當機立斷的下達命令,“王難得率五千精銳在前,吳恪守率五千人隨后,其他將士堵住其余城門,休要放走蘇慶節父子!”
“兒郎們,隨我沖哇!”
王難得接到命令,立刻翻身上馬,猶如下山的猛虎一般率領五千蓄勢待發的唐軍當先沖鋒。
就在唐軍沖鋒的時候,張寶善押解著李琦來到了杜希望面前,叉手施禮:“張寶善參見杜元帥,李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