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帶著詔書離開徐州,快馬趕往睢陽傳令。
史思明的手中目前有十萬兵馬,和仆固懷恩的十萬唐軍依舊打的有來有回,短時間內難以分出勝負。
但總體上史思明占據了上風,于十月份擊敗仆固懷恩,把他當做大本營的寧陵縣攻占了下來。
仆固懷恩吃了敗仗,向西撤退六十里,據守第二道防線襄邑。
郭子儀目前正在山東境內與安守忠鏖戰,仆固懷恩作為河南省的主帥,不能撤退也不敢撤退!
關鍵時刻還是李晟再次立功,率領一萬人馬故技重施,悄悄殺回老地方碭山燒了史思明十萬石糧食,扳回了一城。
這讓史思明暴跳如雷,咬牙切齒的立誓:“老子遲早剝了這個小兒的皮!”
就在這時候,噩耗傳來,連接長江兩岸的重鎮揚州陷落,安祿山要求史思明派遣一支兵馬南下,協助安慶緒收復揚州。
史思明與麾下的文武商議一番,認為必須得奪回揚州,這樣才能讓中原戰場與江南戰場相互支援。
于是,史思明派遣田承嗣統率從淮南潰敗回來的兩萬人馬,又撥給他了一萬兵馬,以李懷仙擔任副將,迅速由亳州、濠州南下,反攻揚州。
史思明自己則帶著謀士孫孝哲、長子史朝義、部將尹子奇、薛忠義等人繼續進攻仆固懷恩,爭取把戰線推進到汴州境內,繼而威脅洛陽。
田承嗣接到命令,立刻率部南下,同時派出使者聯絡安慶緒,約定反攻揚州的時間。
只是當田承嗣的隊伍走到亳州的時候,又有不利的消息傳來,屯兵合肥的田神功已經攻克了滁州,并在險要之處布防,阻擋田承嗣南下。
田承嗣在合肥、壽春等地與田神功對線了一年,敗多勝少,心里有點發怵,不敢正面挑戰田神功,便下令繞道泗州。
既然打不過田神功,那就躲著走!
在山東境內,安守忠帶著阿史那承慶、田乾真等將領,率領十萬人馬以乾封縣(山東泰安)為據點,隔著泰山與郭子儀對峙。
郭子儀麾下亦有十萬兵馬,率領馬燧、南霽云等將領以濟南為大本營,與長清、平陰為犄角,阻擋黃河兩岸之間叛軍的大規模流動。
兩軍互有攻守,暫時還沒有爆發大規模會戰,局勢焦灼,因此安祿山不敢從山東抽調兵力。
安慶緒迅速在京口渡集結了四萬兵馬,崔乾佑留下部將張元慶鎮守臺州,阻擋張巡、雷萬春的反攻,親率三萬人馬向丹陽返程,幫助安慶緒收復揚州。
但溫州與丹陽的距離超過一千里,燕軍要徒步走到杭州,才能乘船順著大運河北上,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半個月。
安慶緒在京口渡得知田神功攻占了滁州,把合肥與揚州連接起來,在沒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不敢盲目進攻,只能在潤州城下按兵不動,等候崔乾佑的援兵返回之后再向唐軍發起進攻。
在這天寒地凍的臘月,戰事火熱的長江流域重新歸于寧靜。
唐軍驛卒八百里加急,自合肥向西北疾馳。
走壽春、潁川,經過許昌、洛陽中轉,用了三天的時間把揚州大捷的情報送到了大唐皇帝的手中。
大明宮,含元殿。
正在主持早朝的李瑛接過冰涼的奏折,看完后笑逐顏開,手心仿佛捧著一塊熾熱的火炭。
“哈哈……喜訊、大喜訊啊,皇叔為我們大唐送上了新年賀禮,實在是可喜可賀!”
滿朝文武俱都伸長了脖頸,不知道什么消息能讓圣人高興成這樣?
“莫非是申王攻克江寧了?”
宰相張九齡捻著花白的胡須,蹙眉猜測。
似乎也就只有這個消息才能讓圣人龍顏大悅?
站在張九齡身后的兵部尚書李泌開口道:
“這不可能,我們兵部五天之前剛剛接到申王從望江縣發來的軍情概要,說安慶緒在蕪湖部署了重兵防御,依仗天門山之險據守,想要攻克江寧,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