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發現偽燕皇帝大纛,似乎是安祿山親征揚州。”
唐軍斥候很快發現了安祿山的行蹤,快馬進入揚州城向李t稟報。
“哦……安祿山竟然親自來攻打揚州?”
唐軍上下頓時緊張起來,李t一邊下令全軍登城固守,一邊派遣使者乘船趕往瓜洲渡,向杜希望稟報安祿山來犯的消息,讓他提防對岸的燕軍趁機夾攻。
但使者前腳剛剛出城不久,又有斥候快馬來報。
“啟稟申王,安祿山的大纛并沒有再繼續南下,而是從高郵拐彎向東奔海陵方向而去。”
李t望著輿圖觀察了許久,恍然頓悟:“明白了,安祿山并不是來攻打揚州的,而是打算把他的巢穴搬到長江南岸去。”
夫蒙靈察稟報道:“自從去年春天,安慶緒與陳希烈就在江寧縣大興土木,并將江寧改名南京,安祿山十有八九是要把偽都遷到江寧。”
李t拍案下令:“安祿山遷都,定然有大批輜重隨行,我軍當趁機襲擊,爭取掠其輜重。”
夫蒙靈察接了命令,當即率領兩萬唐軍出城,乘坐戰船順著通濟渠向北尋找安祿山的行蹤。
唐軍向北走了三十里路左右,發現岸邊有一支叛軍打著“田”字旗號,正在嚴陣以待。
夫蒙靈察知道叛軍已經有了準備,田承嗣這是在掩護安祿山遷都,當下命令唐軍在船上朝叛軍放箭射擊。
田承嗣也命令叛軍還擊,兩軍數萬人馬在大運河上相互放箭,一時間箭如飛蝗,殺聲震天。
唐軍試著沖了好幾次,俱都無法登岸,只能鳴金收兵撤回揚州向申王李t復命。
趁著田承嗣阻擋唐軍的機會,安祿山率領叛軍全力急行,牛廷d統率殿后的騎兵也在海陵城下追了上來。
兩軍在城下會合,星夜兼程奔長江而去,終于在次日黎明抵達了潤州治下一處叫做西津渡的渡口。
提前得到消息的安慶緒、崔乾佑已經在岸邊迎接,江面上桅桿林立,百舸爭流。
“兒臣參見父皇!”
安慶緒單膝跪地施禮。
崔乾佑也跟著作揖施禮:“臣崔乾佑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萬歲!”
安祿山與二人寒暄了一番,感慨道:“唐軍三面合圍徐州,彭城兇多吉少,朕只能遷都南京。”
崔乾佑遺憾的道:“我軍若是當初在揚州屯駐重兵,也不至于被李t偷襲得手,將我軍分割于長江兩岸。”
安慶緒不滿的道:“崔乾佑,你這意思是怪本太子沒有先見之明?”
“丟失揚州這件事,太子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為燕軍三號人物的崔乾佑絲毫不給安慶緒這個太子面子,直接當面懟了回去。
“去年春天我就說至少要在揚州屯兵一萬五千以上,可太子作為江南主帥,一直對在下的話置若罔聞,僅僅派了六千人守衛揚州。
李t與杜希望聯合來犯,太子依舊沒有意識到揚州的危險,將重兵集結在蕪湖岸邊迎戰,結果被唐軍一舉破防,順江而下破了揚州,方才導致我軍局勢急轉直下。
太子作為南京主將,江南主帥,距離揚州不過一百多里,你敢說自己沒有責任?”
安慶緒大怒,掐著腰反駁:“崔乾佑,你太放肆了?你只知道抨擊本太子,為何不說說你的罪過?”
崔乾佑瞪著雙眼反問:“安慶緒,你說我有什么罪過,休要在這里血口噴人?陛下與諸位大臣在此,你我好好掰扯、掰扯!”
“好好好,那我就說說你的罪行,讓你心服口服!”
安慶緒針鋒相對,“你率領六萬將士從前年冬天就渡江攻克了吳郡,在過去的一年內卻僅僅向南推進了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