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昌齡的帶領下,眾人很快來到了布政使衙門。
除了吉小慶、令狐承兩個主官之外,禮部司郎中紀訓,以及另外兩個七品的官員也跟著前來赴宴。
對于王昌齡來說,只不過是添一雙筷子的事情,在京城中多個朋友就多一條出路,更何況還是兩個京官。
除了采選的一班人馬之外,宴客廳里還有另外一班人馬在等待,為首的正是大理寺寺正蘇無名,以及一名刑部的官員、一名御史臺的官員,還有張小敬。
張小敬的職位是錦衣衛總旗,級別不過正八品,按理來說沒有資格參加今天的宴會,但李白向王昌齡特地點名,要求帶著張小敬赴宴,作為東道主的王昌齡自然不能說什么!
“我等見過令狐侍郎、吉公公。”
蘇無名帶著身后的三名官員笑著施禮。
吉小慶叉手還禮:“太白先生還未起床嗎?”
蘇無名不好意思的道:“起來了,正在梳洗,估計再有一炷香的功夫便過來了。”
王昌齡笑著替好友辯解:“太白這兩年已經很少酗酒了,實在是與我闊別了兩年甚是思念,因此才有些貪杯。來的遲了,還望吉公公、令狐侍郎莫要怪罪!”
吉小慶哂笑道:“圣人當年親自寫詩夸贊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咱家區區一個內侍,豈敢招呼太白先生?
他要睡,就讓他睡個夠,咱們等著便是,反正咱家肚子也不餓!”
蘇無名急忙賠笑:“公公莫怪、莫怪,太白先生已經起床了,俄頃便至。”
當下眾人按照職位落座。
王昌齡是東道主,又是正三品的地方大員,自然要坐在主座第一位。
李白的官職除了巡撫欽差之外,還身兼大理少卿、御史中丞兩個官職,當朝三品,因此客座首席自然非他莫屬。
分歧就出在了客座的第二位。
按照官職來說,禮部侍郎令狐承是從三品,吉小慶作為內侍省副知事是正四品,而且嚴格來說皇宮內的宦官不算朝廷正式編制,理應令狐承坐在第二位。
但令狐承為了討好吉小慶,自從在太原就一直唯他馬首是瞻,畢竟這是圣人身邊最親密的內侍,他一天下來至少有五六個時辰待在大唐皇帝身邊。
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他,一句話就能讓自己扒層皮,所以令狐承無論如何都不肯坐第二位,堅持讓吉小慶坐。
從太原一路走來,吉小慶已經習慣了令狐承畢恭畢敬的樣子,因此只是當著王昌齡的面象征性的謙虛了一句,便在客座第二位落座。
令狐承叨陪第三,往下是禮部司郎中紀訓,大理寺正蘇無名等人,俱都按照官職的高低落座。
而在主座一邊,布政使王昌齡下面坐著山西按察使王澤、上黨太守楊暉等一幫地方官員,眾人說話閑聊,等待李白的到來。
大概過了兩炷香的功夫,洗漱完畢的李白這才姍姍來遲,進門就拱手致歉。
“唉……昨夜與少伯(王昌齡)兄談到高興的事情,不知不覺間喝的酩酊大醉,一宿頭疼的厲害,失禮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擔待!”
“太白先生重了!”
吉小慶一臉討好的起身,“咱家這廂有禮了。”
令狐承也跟著施禮:“令狐承見過太白先生。”
“李白這廂還禮了!”
李白叉手還禮,然后在侍者的引導下在客座第一位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