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中國歷史上詩歌水平與成就最高的兩個人是誰,那李白與杜甫就是毫無爭議的存在,他倆就是詩歌界的天花板。
但要問在李杜之下的第三人是誰,那就有些爭議了。
或許有人選擇王維,也許有人選擇白居易,也許有人選擇王昌齡,但應該也會有人選擇孟浩然。
作為這個年代頂尖的詩人之一,孟浩然可謂毫無存在感,甚至都不如崔顥混得好,以至于李瑛想不起孟浩然現在何處任職?
比起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仕途亨通來說,如果讓孟浩然寫一首詩來描述他現在的處境,弄不好他會把劉禹錫那首寫給白居易的壓箱底作品給提前創作出來吧?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簡直就是孟浩然現在的最好寫照。
“吉小慶,去查查孟浩然現在何處任職?”
李瑛抬手捋了下胡須,輕聲吩咐。
“喏!”
吉小慶答應一聲,正要去調查孟浩然的職位,站在下面的杜甫卻已經開口。
“吉公公留步,我知道浩然兄現在何處!”
杜甫拱手說道,“在我進京的時候,浩然兄特意在春明門迎接我,故此得知。”
李瑛啞然失笑:“他是如何得知你回京的?”
杜甫答道:“這兩年來我二人經常書信來往,我在到了襄陽的時候給他寫了一封書信,預測大概在上元節前后抵京,因此浩然兄這幾天都讓他的兒子在春明門等著我。”
“原來如此!”
李瑛恍然頓悟。
還別說,孟浩然悶葫蘆的性格應該與杜甫這種憂國憂民的性格更加談的來,畢竟李白鋒芒太盛了,兩人走在一起的時候孟浩然簡直就是個背景板。
“那他現在何處任職?”
李瑛追問。
杜甫笑笑:“孟浩然年前還在東宮擔任屬官,因為東宮議政被撤銷,因此目前賦閑在家。”
“呵呵……”
李瑛哂笑一聲,更加覺得孟浩然太慘了。
眼看著其他詩人一個個意氣風發,要么就是封疆大吏,要么就是當朝重臣,想必他的心情一定很失落,弄不好能夠創造出比“沉舟側畔千帆過”還要凄涼的佳作。
“既然這孟浩然賦閑在家,就讓他去你的文教局擔任文教少令,充當你的副手,協助你搞好我們大唐的教育工作。”
李瑛雙手輕撫桌案,一臉慈祥的下達了圣旨。
參照九寺五監的少卿、少監,所以李瑛將六大局的副官命名為少令,享受從四品的待遇。
杜甫喜出望外,急忙長揖到地:“陛下還想著孟浩然,臣在這里替他謝恩了!”
李瑛笑道:“朕相信你倆搭檔應該很和諧。”
頓了一頓又問:“子美啊,你今年都三旬了,可曾成婚?”
杜甫尷尬的摸了摸下巴,隨后拱手:“回陛下的話,臣一直忙于政事,并未遇到合適的配偶。”
“這樣啊?”
李瑛忍不住蹙眉,“你都三十歲了,得趕快找個合適的伴侶,早點成家。”
杜甫笑道:“不過,臣在貴州的時候倒是收到了王摩詰的一封書信,他說司農少卿楊怡家中有一女,過了年應該就二十歲了,至今未婚,因此想要介紹給微臣。
但長安與貴州千里迢迢,無緣相見,一直未有下文。
臣現在回到長安了,改天就找個機會與這楊家娘子見上一面,看看可有緣分?”
李瑛印象中杜甫的妻子就是姓楊,估計十有八九就是這個楊怡的女兒,由此可見歷史的大勢雖然被改變了,但小細節依舊未變,杜甫與楊氏之間的緣分也沒有丟失。
“朕也聽人說這個楊氏是個不錯的女子,為人賢惠,知書達理,子美看著如果合了眼緣,就把這樁婚事定下來吧!”
李瑛笑著撒了個謊,其實自己壓根不知道楊氏長什么樣子,甚至對他爹楊怡的印象都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