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中蘊孕著一種特殊的韻律之美,設色清麗,意景交融,不僅刻畫出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人的思緒情懷,對"秋"起了點染作用。通篇卻是不見一"秋"字在其中。
山疊水復,煙云水氣即涼且寒,北雁南飛,枕席生涼,冷月幽光斜照簾子上,隨風而動。幽然凄美的情調,像是一個人從晝到夜的所觸之景、所生之情。望穿秋山秋水,目斷天涯,鴻雁冥冥人未還,勾勒一幅秋思綿綿無盡頭的悲切畫面。
良久,沒有掌聲的贊賞支持,全埸上下卻是傳出一片此起彼伏唏噓,嘆息聲,包括臺上的柳銀劍也像是被這首幽然凄美的詞,觸動了心底某處的一根弦,禁不住長嘆出聲。
同樣是抄襲了某人的不朽之作,卻有著不一樣的無病*,牽引了無數人心底的別恨離愁,連柳銀劍也不得不承認自已都深受了感染,在詞之一道的爭鋒上像是又輸了一籌。
在接下來的詩,畫比試中,柳銀劍也展示了出不凡的文道底蘊,才華橫溢的將陸隨風壓了下去,奪回了失去的優勢,或許是陸隨風刻意為之,也未可知?
雙方在之前的幾輪爭鋒中,皆是兩勝兩負的戰績,似乎又一下回到,剩下的最后一項文道之戰是"書法",彼此都不會再有所保留,尤其是柳銀劍更是一臉神氣飛螅謔櫸ㄒ壞郎舷袷竅緣玫灼恪
此時的柳銀劍也不再裝什么涵養風度,這最后一局不會容對方再捷足先登,索性毫不謙讓地拿起一幅卷軸,緩緩展開卷面,整個人氣勢為之一變,神色間無悲無喜,給人一種空明自在,幽寂忘我的虛無之狀。
心神合一的凝注于筆端之上,揮毫灑墨間有若輕風拂柳,又似溪水泉流潺潺淌過青青草叢,巖間石縫,輕柔緩急相得益彰,行云流水,渾然一體的躍然卷上;"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墨落字字俊秀,堅挺有若竹傲立,風骨韻味中透出空靈悠遠的意境,隨風搖鋈慈勻還飾搖
柳銀劍深吐了口氣,似對自己的佳作十分滿意,大有巧奪天功之能,對方要想在書法一道上超越自己,幾乎沒有可能。不由得躊躇滿志地望向陸隨風,瀟灑地做了個優稚的"請"勢。
埸下傳出一片贊譽,驚噓嘆息聲不絕于耳,連陸隨風也禁不住輕聲擊掌連連叫好稱妙。
"如此絕妙的佳作,公子想要超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看來這最后一局……"上官清雪有些失落的嘆息出聲。
一旁的青鳳只是抱以淺淺一笑,以她對陸隨風的了解,柳銀劍在文道上的造詣,差了簡直不只一星半點,若不是刻意藏拙放水,絕對完敗這二世祖。
這一點,從陸隨風淡然而寧靜的神情間便能看得出來,此時的他已緩步來到臺中央,接著便做出了一個令人堂目舉動來,只見他十分隨意取了一個卷軸,突然笫峙紫蚋嚦眨鲆壞萊こさ幕∠擼氳孛孀閿惺字擼獠鷗氯歡梗袷潛蝗瞬倏匾話悖碇嵩誑罩興嬤跋暗厥嬲箍礎
"這小子在弄什么玄虛?卷軸如此之高,難不成想凌空潑墨揮毫不成?"不少人驚噓出聲。
柳銀劍也是被陸隨風這一手驚艷之舉弄得有些迷惑不解,卻不知此舉的意圖是什么?埸下所有的人都在猜測著,陸隨風到底會用什么方法在十米高的卷軸之上揮毫作墨?
陸隨風卻好整以閑地在一塊硯上不緊不慢捻著墨,不時地觀察一下墨汁的濃淡深淺,以及均勻程度。書法一道,每個人對墨汁要求的深淺濃淡各有所取,完全取決于作品的需要。
在無數雙眼睛的期待下,陸隨風手持硯臺,昂首望了望高懸頭頂的卷軸,突然做了個令人齊聲驚呼的舉動,但見他將手中的硯臺一下拋向了高空,硯中墨汁驟然四濺飛灑開來……
呼吸間,硯臺急速地直墜而下,而一蓬飛灑而出的墨雨,卻都是靜靜地懸浮于虛空之中,始終]有一滴墜落。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