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關心和自己沒什么關系的伊甸條約簽訂儀式――還不如關心一下佩洛洛大電影。
圣三一的少女們可以為了自己心愛的學校和阿里烏斯或者是格黑娜進行火拼交戰,但是對于這種簽字儀式來說向來是無所謂的。
這大概就是圣三一的學院治理之本質:為了學校,學生應該拿起武器去戰斗,而不應該關注學校管理和運轉的部分。
知道的越多,越危險;討論的越多,越**。
感覺要不了幾年圣三一學院就要變成不僅文斗還要武斗的pvp競技場了。
“不過日富美還真的是很喜歡happyending呢,那種合家歡大團圓結局。”
“那肯定啊,誰會不喜歡合家歡團圓結尾呢?畢竟只是劇本創作嘛,根本沒有為了營造一個壞結局而創造一個壞結局吧?”日富美理所當然的說道,“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什么編劇會為了報復社會而故意給粉絲們做一個壞結局吧?”
即便是庵秀明都不敢輕易寫出來的劇本......
“大家都有自己的喜歡的故事類型呢,我喜歡那種女主角最后意識渙散搖尾乞憐,身上覆蓋著奇怪液體還流著口水的結局呢~”
小梓雖然很喜歡佩洛洛,但對于日富美的觀點不太認可:“......我不認為這種happyending會存在與真實世界中,即便努力了,這個世界依然不會因為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傷痕不會消失,只是個人的力量的話是什么都做不到的,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小梓雖然并不像是其他阿里烏斯的學生一樣認為萬事皆無意義,但也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念。跳出了原有的虛無價值觀之后,以一種審視的態度,將自己置身于高位,以俯視的角度,無情且冷漠的觀察這一腐朽且難以運轉的系統的本質。
然后在這份本質和自己的理解結合在一起,終于才能形成自己的觀念。
在其原始的結構上,跳出已經被生銹上鎖的范式進行思考,如此形成的某種后虛無的觀念――或許有一天她會放下這一切。
虛無或者是現實,理想或者是實踐,都只是某種狀態,而不是某種思想――將這些意識拆解到最基礎的觀念,在自己的生活中將其重新組合,某種拒絕承認存在,但依舊在存在中生存并且思考的狀態,一種元虛無狀態。
虛無的終點,終究會演變成,對于“虛無”這一概念本身的絕對性的否定和結構,因此在理論上,虛無主義不可證偽,也就不能存在。現實主義中的人與個性以及人的意識的概念可以被破壞,可以被解構,就是因為破壞與解構的成立才能證明這一狀態是實際存在的。
――你沒法解構或者破壞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梓正在認識到,虛無也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如果虛無真的是字面意思上的“虛無”,那么它就應當不能被理解或者被解構。
很明顯夫人在對著哲學課本照本宣科的時候漏掉了一部分,是不小心的還是故意的?
“誒呀誒呀,說那些虛無或者不虛無,意義或者沒意義之類的,還是來看看實際一點的話題吧?想一想老師在這個時候會說什么話題?”
“某些......時政新聞?或者是葷段子?之類的?”
老師是什么樣的形象,在各位學生的眼中,不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