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自嘲道,“這一切皆高卿之功,高愛卿也不必在朕面前自謙。”
“今日朕前來定國公府,有一事要問高相。”
武曌側過身子,一臉正色的看向高陽說道。
高陽故作詫異,好奇的道:“臣敢問陛下,是何事?”
武曌直視著高陽的眸子,一字一句的道,“朕想問高相,你覺得該如何處置河西?!”
這個問題困擾了武曌許久,朝中百官雖也遞了不少折子,但卻始終不能讓武曌滿意。
因此一下朝,沒過多久,她便親自來了一趟定國公府,尋求高陽的意見。
這話一出,高天龍也陷入思索之中。
仗打贏了,這只是其次,戰后處置,才是最為令人頭疼的地方。
尤其是河西這么大一塊地盤,還有匈奴人,羯族人等在此地棲息,這就更難處理。
高天龍看向高陽,他知曉這個孫兒擅毒計,不走尋常路,也擅帶兵。
但這卻涉及到治國,且是治國之中,極為棘手的一類!
對此。
高陽十分淡定。
他朝武曌開口道,“陛下,河西土地極為肥沃,滄瀾山脈常年被積雪覆蓋,有融雪徑流貫穿河西大地!”
“并且此地溫度,也極為適宜耕種。”
“此地在臣看來,若不用來屯田,簡直是暴殄天物!陛下何不遷徙關中、青州,雁門三地的百姓,以及天下各地的罪犯,將士,移民幾十萬,前去屯田?”
“鎮岳澤、烏蘭山大片土地,若每畝產栗三石,遷徙三十萬人,不出五年,便可囤糧百萬石!”
此話一出。
武曌鳳眸驟然一亮。
高陽的想法,與她不謀而合!
河西這一片地方,光用來養馬,放牧這實在是浪費!
在武曌眼中,河西之地太適合屯田了!
五年屯糧數百萬石,這個數字,簡直太過誘人!
武曌手指輕輕敲打著石桌,極具節奏,她一雙鳳眸緊緊盯著高陽,“高愛卿之,甚得朕意!”
“但這一點,閆大夫、崔狀元也向朕上了奏折,不約而同,可若想屯田,卻并沒那么簡單!”
“其首當其沖,便是匈奴騎兵的威脅!”
“高相你能悄無聲息的打入河西之地,那對匈奴人來說就更簡單!”
“若不解決這一點,那朕在河西之地屯田,縱年年大豐收,屯糧百萬石,那也是為匈奴大單于做嫁衣!”
武曌說到這一點,眼神極為迫切。
這也是最困擾她的問題。
匈奴騎兵來去如風,論對沙漠的熟悉,河西之地的熟悉,匈奴要遠勝大乾。
不解決這一點,如何屯田?
對此。
高陽輕輕一笑,朝武曌道,“陛下有所不知,河西之地南北寬僅數里至百余里,若在滄瀾山,合黎山等隘口筑“烽燧鏈”,配合“地聽”(埋陶甕聽馬蹄聲),完全可提前數個時辰預警!”
“并且以河西之地的特殊地形,完全可鑄長城以防匈奴,因地制宜,打造一套復合型的防御體系!”
“鑄長城以防匈奴?”
“高卿,此話何解?”
武曌身子前傾,帶著迫切的問道。
高陽目不斜視,笑著開口道,“陛下莫急,臣早已為陛下準備了一套萬全之策,以制河西!”
“此策名為——斷匈奴之臂,立大乾之威!”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