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想,李青峰再度回到內洞的正門處。
蓄力在掌心當中,然后猛的一巴掌拍向內洞的正中央。
隨著掌風襲來,原本歸于沉寂的煙塵再度翻涌起來。
只不過,這次因為內洞已經被貫通,氣流順暢,所以這偌大的煙塵怪獸便風風火火的朝著西側的后門涌去。
在李青峰的掌風不斷釋放之下,不管是原本就堆積在山洞內的煙塵,還是方才開鑿后門所產生的碎屑塵土全都統統被吹到了山體西側去。
而且,它們涌出西側洞門后還依舊沒有停歇,而是繼續不斷的朝周圍的林子山地擴散。
這樣一來,這些煙塵碎屑便不會全部堆積在一處,而是分散到四周去。
處理了這些東西后,李青峰便大致丈量了一下內洞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墻壁距離山體外側的距離。
丈量之后還是覺得這西面的墻壁距離外墻更近一些。
如此一來,這窗戶還是得開在西面更合適。
李青峰從內洞順著后門往外走去。
這段距離大約有二十米左右。
也就是說,內洞墻壁距離西側外墻有二十米。
如果直接打一個窗戶的話,那這‘飄窗’的面積也未免太大了一點。
估計光線很難照射進來吧。
就好比眼下的這個后門一樣,即便高度跟寬度都有約莫兩米左右,但是,光線進入五六米之后就很暗了,根本就無法通過長長的洞道照射到內洞之中。
想了想,李青峰覺得有必要再給這個山洞擴一擴面積。
這山洞雖然本身的面積已經十分龐大,但是,再大一點也無所謂嘛。
確定想法后,便又再一次凝聚神力將西側的洞道往南面跟北面擴寬。
約莫一個小時候后,從內洞往西側洞道走去,通過一個兩米高兩米寬的小門之后,便可到達一個新開鑿出來的、面積大約也有將近一百平米左右的山洞之中。
這個洞可稱之為‘西洞’。
西洞呈現狹長狀,長度大約有十四五米左右,寬度則將近十米。
有了這個山洞后,西側的山墻就變薄了。
于是,李青峰就先給西洞開鑿幾個面積不是很大的‘窗戶’。
這些窗戶的面積大致為一平米左右。
開了八個。
再加上原先的后門洞門,便有了九個洞口。
光線從這九個洞口照射進來后,瞬間將原本昏暗的西洞照得明亮。
同時,西洞與內洞之間的墻壁也開鑿了不
少一平米左右的窗戶。
光線再經過這些‘窗戶’進入內洞,盡管已經被削弱許多,但或多或少的能將內洞照亮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