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正說到,劉七得了那一百多號暗樁的口供,并將之整理成冊。隨后便急匆匆趕到了帥府將口供交給了大帥王勝。
大帥王勝和副元帥趙忠正在帥府的里間屋商議軍情,一看劉七拿著那一幫暗樁的口供回來了,兩人頓時是大喜過望。
要知道,這一百多號的暗樁在順州邊關潛伏了這許多年,一些骯臟的各種勾當定然沒少做,而這里頭也一定少不了有那老賊曹環在背后暗中指使。
這一百多份口供到了手,也就相當于又抓住了老賊曹環的不少把柄。這些東西,等到了扳倒那老賊之時都是最為重要的一股力量。
王勝和趙忠想到這里,這心里頭都不由得感到一陣高興。隨后,大帥王勝從劉七的手中接過那本小冊子,和趙忠兩人一起翻看了起來。
這本小冊子,一共有著數十頁,每一頁所記載都是三到五位暗樁的口供。在口供當中,這些個暗樁把自己在邊關潛伏了這么多年的目的,以及這些年來所干下的所有事情全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讓人看了是一目了然
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這些口供,并且把它們整理到如此程度,足可見劉七此人頗有些才干,再加上他那一手刑訊的絕活兒,也難怪大帥王勝會對此人十分看重。
王勝和趙忠將那本小冊子拿在手里,仔細翻看著。可兩人僅僅只是翻看了那么三五頁,臉龐之上的神色就變得鐵青了許多。心里頭原本的那一股高興勁兒也是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股子怒火。
兩人翻開那本冊子的第一頁嗎,就見那上面寫著:奉太師令,潛伏邊關,時機到時,打開安平城城門獻城。如今已將安平城的城門守衛胡四買通,以為幫手。
又翻過一頁,就見上面寫著:奉太師之命,暗中潛伏在成縣,只等時機到時,煙火為號,奪取城門獻出城池。如今已然萬事俱備。
再翻過第三頁,就見上面寫著幾行字:奉太師之命,暗中潛伏在洛云倉,待得時機到時,集合人馬奪下此城,搶下城中糧倉之糧草,余者以大火焚之,務必盡數焚毀,以絕邊軍之糧。
.......
果然不出王勝和趙忠這兩位元帥所料,這一百多號的暗樁在邊關潛伏了這許多年來,果然沒干什么好事,而且他們的目的也是的十分陰險。
這本冊子上面記錄下的每一份口供當中都少不了獻城,奪城等等陰險的字眼。老賊曹環顯然是想通過這一百多號暗樁將整個順州邊關防線徹底從內部瓦解開來,好達到自己賣國求榮的目的。
這本冊子上雖然沒有寫明這些暗樁要向什么人獻城。但王、趙這兩位元帥的心里頭都跟明鏡兒似的。
他們心里頭都清楚,老賊曹環十有八九是要把這些城池獻給北遼的那一幫番奴。這老賊想要借助番邦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奪取大齊的江山。
經過老賊曹環這許多年在邊關的暗中經營謀劃,如今的邊關顯然已經被他手下的這一幫暗子給侵蝕滲透了不少。有不少城池的命脈已然被這些暗樁給握在了自己的手里頭。
到時只要,信號一起,這一幫暗樁一旦發動,只怕這數千里的邊關防線會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到時北遼鐵騎將長驅直入,邊關后果不堪設想。
更讓人無比驚怒的是,就連整個順州邊關最大的一個糧倉,洛云倉都險些落到了老賊曹環手下的這一幫暗樁的手里頭。
這洛云倉中所存放的糧草,足足占了順州數十萬邊軍將士一年糧草的六七成,乃是順州邊軍數十萬將士當之無愧的命脈,可謂是至關重要。
若是這座糧倉當真落入了老賊曹環手下的這一幫暗子的手里,等到了時候,那幫暗子一把大火將糧倉中的糧草給燒個精光,那數十萬順州邊軍將士會瞬間陷入那彈盡糧絕的境地。
那等后果當真是有些不堪設想,真要是到了那等時候,只怕是無力回天,悔之晚矣。
王勝和趙忠兩位元帥,一邊翻看著手里頭的那本小冊子,一邊在腦海當中想象著這些后果。越想兩人的心里頭就越是害怕,這背后更是冒出了一層的冷汗。
要不是這一次有晉王殿下的密信傳來,王勝和趙忠兩人留了個心眼,提前派出精銳人馬在邊關上百城當中探查掃蕩了一番,將這些暗樁給盡數抓獲,還不知道日后的邊防會變成何等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