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想到這里,心里頭又是一陣的氣惱,原本想要憑著備用水源支撐的辦法已然是行不通了。如今只能再另想他法。
但秦風苦思了一陣之后,依舊沒能想到什么好法子,心里頭不由得是越發的煩躁。若不是李云在一旁暗暗拉了他一把,只怕秦風就會當場暴怒起來。
秦風被李云在暗地里拉了這么一把,這才恢復了自己的理智。他沒有辦法,只得壓下了心中的那股火氣對一旁的軍需官道:“先將備用水源給弟兄們發下去解解燃眉之急,后面我再想其他辦法。”
軍需官聞,答應一聲下去辦事去了。等到軍需官走了之后,秦風又一揮手讓一眾軍卒先行退下休息,讓他們不必心慌,安心休整。
待得一眾人等全都退下了之后,秦風和李云兩人也離開了城東南的軍營,返回了將軍府當中,打算商議一番對策。
等兩人回到了將軍府,坐在議事廳里頭就是一陣的商議。但兩人商量來商量去,誰都拿不出一個好的守城辦法。無論如何守城,在缺水的情況下都堅持不了太久是必敗無疑。
兩人一番商量下來后達成了一個頗為無奈的共識,在如今這種缺水的情況之下,這靈越城是再難堅守,若是要強行守城,只怕到最后,只能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秦風和李云對如今這個結果都感到很不甘心,但是兩人又沒有絲毫的解決辦法,只能在心中痛罵番奴好來緩解一些情緒。
又過了一陣,秦風看了看一旁的李云嘴唇微動,沉聲道:“為今之計,只能棄城撤退了!”
棄城撤退這短短的四個字,秦風每一個都說得很重,似乎費了很大的一番力氣才將這四個字給說出口,顯得是十分沉重。可以看出他是多么不甘心就此放棄靈越城,將第一道防線徹底讓給北遼。
李云坐在一旁聽了秦風的這番話,又看了看他臉龐之上的沉重之色,心里頭也很不是滋味。說心里話,李云也不愿棄城而走,他寧愿在此與遼軍死戰直到戰死。
但李云的心里頭也很是清楚,如今這等局面,邊軍應當保存力量,絕不能因一時的沖動和遼軍死拼,若是將力量全都給消耗光了,那怕是正中了那幫番奴下懷。
因此,李云的也并未出反對,而是同樣無奈地點了點頭:“秦將軍說的是,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兩人達成一致,找到方向以后,便又開始仔細商討撤退的各種事宜。其余的一些問題都很快做好了安排,但還有一條卻讓兩人犯了難,那就是兩次攻城戰中的兩批重傷兵。
若是按照李云的意思,為了能夠迅速撤退,就只能忍痛丟下這些重傷兵,等到將來再為他們報仇雪恨。
而秦風一向對士卒十分愛惜,再加上這些重傷號中有不少都是當初秦家軍的老兵,秦風對他們的感情更是十分深厚,不忍心將他們給拋棄。
兩人因為這事不斷地爭論著。李云不停地勸說秦風,告訴他若是帶著這些重傷號,大軍撤退將會難上加難,搞不好會被北遼番兵給抄了后路,最終全軍覆沒,尸骨無存。
秦風心里頭自然也明白李云說得有理,但他一時就是沒法邁過心里頭的那道坎。一再請求李云將傷兵都給帶上。
李云說什么也不同意,到了最后,兩人竟在將軍府的議事廳中吵了起來。一旁的幾名衛兵見此情景,連忙上前勸說。
但無論幾名衛兵如何勸說,兩人依舊是無法達成共識,在議事廳里頭吵的是不可開交。幾名衛兵一看勸不動兩位主將,沒有辦法只好退在了一旁,在那干著急。
秦風和李云兩人在議事廳中依舊爭論著,李云多次向秦風陳述帶上重傷員的后果,想讓這位小將軍能明白其中的厲害。
但秦風向來是個倔脾氣,如今的他已然鉆了牛角尖,無論李云如何勸說,他就是聽不進去。把個李云給急得是火冒三丈。
就在這么個時候,就見一名軍卒急匆匆從外面跑了進來,沖著秦李兩人一抱拳:“啟稟二位將軍,有幾名傷兵正在門外求見,請令定奪。”
畢竟不知傷兵求見所為何事,且聽下回分解。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