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這么個時候,眾人就聽見了一陣的喊殺之聲。同時還有一陣陣的馬蹄之聲是由遠而近
眾人聽見這一陣陣的聲響,心里頭不由得就是一動,連忙扭頭循聲望去。
就見離著戰場的不遠處,一前一后來了兩路人馬,而且這兩路人馬打得是兩種不同的旗號。
就見前面的這支人馬看人數能有千余人,打得乃是北遼的旗號,而且個個身上都帶著大大小小的傷,顯然是一支打了敗仗的殘兵。
在這支隊伍的前面并排跑著的有六匹戰馬,馬上坐著的是六員年輕的番將,手里頭都拿著一桿槍,顯然是那北遼軍中有名的六槍。
此時再看這六槍早沒了先前的那股風范,每個人都是盔歪甲斜,渾身上下滿是血跡,別提能有多狼狽了。
這一看,六人就是經歷了一場的大敗。
再往這支遼軍的后面看,就見后面的那一支人馬打得是齊軍的旗號,足有萬余人馬,個個緊握刀槍正在全力追趕那支北遼殘兵。
在這支齊軍隊伍的前面,一面秦字大旗高挑,旗腳下有一匹甘草黃,馬上端坐一位黃臉金甲,手提金槍的大將,正是那奪命金槍秦風。
石磊在馬背上看罷多時,臉色逐漸變得陰沉了起來,到了后面,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的冷汗。
看到這一幕,這位北遼大帥的心里頭已然猜到了八九,自己派去攻打西山的兵馬顯然是大敗而回,這條自己精心定下的計策再度失敗了。
那位說,事實是不是像石磊想象的那樣,一點也不假。徐武等北遼七槍奉命率軍前去攻打西山是大敗而回。
那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前文書說了,北遼大帥石磊為了攻打西山好奪取順州軍的糧草為自己所用,便暗中派出北遼七槍率領一萬精銳兵馬偷偷離開大營直奔西山去攻取順州軍的屯糧之所。
徐武等六人領了大帥的軍令,點齊了一萬精銳騎兵,等到天黑之時,借著夜色的掩護,悄悄離開了大營,馬摘鑾鈴,軍士銜枚,一路潛行直奔那西山而去。
西山雖說離著北遼軍的大營有著一段不短的距離,但北遼七槍以及手下的一眾番兵番將所騎皆為快馬,因此沒費多少功夫便來到了西山附近。
為了保險起見,徐武忙把掌中的鉤鐮槍一擺,帶領手下的一眾人馬往旁邊這么一拐彎,躲進了一片樹林當中。
徐武騎在馬上,透過樹林的縫隙往西山上觀看,就見那山上果然扎著一片的營寨,營中有著一面順州軍旗高挑,而且隱隱約約還看見營中堆放著不少的麻包,看樣子這里十有八九便是那大齊邊軍的屯糧之所。
接著,徐武借著樹木的掩護,又仔細觀察起這座營寨的防守來。
一番觀察之下,徐武發現,西山上的這座營寨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可以說得上是戒備森嚴。不過,徐武經過粗略估算,這座營寨中大概只有兩三千人馬,自己這邊在兵力上占著不小的優勢。
想到這,徐武下定決心,準備對西山營寨發動襲擊,以免到時夜長夢多。
隨后,再看徐武把掌中的鉤鐮槍一擺,代替軍令:“兒郎們,且隨我沖殺,奪了那幫南蠻的糧草!”
說著,徐武催動胯下的戰馬,舞動掌中的這條鉤鐮槍,一馬當先便沖出了樹林,直奔西山而去。
北遼七槍的其余五人以及一萬兵馬見狀,也各自緊握兵器,緊跟在徐武戰馬的后頭,吶喊一聲,沖出了樹林向西山上的營寨殺去。
欲知此番進攻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