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校離的近,同學們都是走路上學。初中學校離的遠,家里有錢的同校同村的同學就會選擇住校了,一周就星期五晚上回來,星期天下午又趕去學校。而九月就只能騎自行車上學了。
剛才初中的孩子,也就十二、三歲。學校對于所有的學生分有兩種管理模式。第一種是外鄉鎮學生,也就外籍生。他們因為父母外出務工,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給學校交借讀生費用,讓孩子從自己鄉鎮到另一個鄉鎮上學。平常為了方便管理,他們是不可以隨便進出校門的。因為他們的校牌和本地學生的校牌顏色有一點顏色不一樣,他們的相片上偏綠一點,而本地學生的偏紅一點。平常不認真看,是發現不了顏色的不同的。
另一種就是針對本鄉鎮的,由學校自由選擇全天走讀或半天走讀。全天走讀就很容易理解了,他們除了在校時間,其余時間都是可以外出的,可以回家吃飯、睡覺,和小學一樣。另一種半天走讀的,就是在不在學校吃午飯、吃晚飯和洗澡,午休和晚休都在學校宿舍。那九月就屬于后一種了。
中午一般十一點半下課,下課鈴聲一響起,在校午餐的同學就會拿著飯盆沖向食堂,打上今天的晚餐,美美地安慰一下自己的胃。而回家吃飯的同學則去自行車安放處拉上自行車,一邊推車排隊檢查出校門,一邊盯著在打午餐的同學。
他們要趕著回家吃午餐,午餐過后又要焦急地趕回學校進行午休。因為學校的午休是統一的,除了全體走讀的學生可以在家午休,其余學生都要在校進行午休。這也是為了保證下午上課的正常開展。因為時間比較匆忙,路程遠的同學都會選擇也在學校吃午餐,晚上時間比較充足一點,才選擇回家吃晚飯和洗澡。九月此時就有點羨慕那些不用焦急趕回學校午休的同學了。
因此,一放學老師一喊可以放學了,那九月都是一個箭步跑下樓,拉上自行車,快速檢查出校門。出了校門,騎上自行車,風一樣往家里趕。那時路上還不是很多車,車速就快了一點。不過女孩子畢竟力氣小,不一會兒,腳就開始不聽使喚了,只能慢慢地騎著自行車回家。
一般九月回到家,外公外婆早已經-吃飽了,給她留好了飯菜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九月匆匆地吃午飯,然后休息十分鐘左右,又開始騎著她的自行車趕回學校。回到學校,和同一宿舍的同學還沒聊得十分鐘,午休的鈴聲就響起了。
學生休息十分鐘后,就會有學生會的同學和值日老師來檢查宿舍了。午休時間是不可能在寢室聊天,不能在寢室看書的。睡不著也要躺下,沒準一下子就睡著了。偶爾也會有同學躲在被窩里,蒙著頭看小說或課外書被查寢老師發現的,然后班級扣分,沒收課外書的。
九月他們宿舍就有這樣的,第二天哭著去找值日老師要回課外書的。因為課外書是從學校外面的租書店借的,不按時還書,是要交錢的。值日老師見是第一次發現,又看著舍友楚楚可憐的樣子,心一軟把書給回舍友了,并囑咐她不能有下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