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奏,是在原旋律的基礎上加上一些修飾或者圍繞原旋律作一些變形,使樂曲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聽起來和演奏起來更多變,有利于樂曲更好的表現其感情。變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過不同的方法變幻出很多形式的變奏曲。
主題的即興變奏需要演奏者有豐富的即興能力,這和彈奏古典作品那種完全照譜不同,變奏給演奏者以很大的發揮空間,同樣的一個和聲公式,你可以用柱式和弦來表現,也可以用琵音來表現,可以是聲部的交替,可以是節奏的變化,但不管怎么變,音樂的骨架仍然是和聲公式的內容。
陸維看了看寫在黑板上的六個和聲公式,三個大調式的,三個小調式的,都是十分普通的和聲公式,而且復習資料上也都有。這樣的題型沒有什么可保密的,因為它的難點體現在一個即興上,雖然參加比賽的同學都針對性地做過一些練習,但自己作曲的難度要遠遠大過彈奏一曲現成的曲子的難度。
陸維看了看,唇邊蕩起一個不可察的笑容,心里暗道:“果然有這條,這就好辦了。”
陸維看的是第三條,一條大調的和聲公式:i→v→vi→iii→iv→i→iv→v→i。這條公式是一個完全終止式,由大調主和弦開始,又結束到大調主和弦上,中間加入了幾個副屬和弦,增加了一些活潑的色彩。
陸維笑的原因很簡單,這個公式他太熟悉了,前世喜歡彈流行鋼琴的陸維一眼就看出,這正是著名的美國鋼琴家喬治.溫斯頓的專輯“十二月”中的“卡農變奏曲”(variationsonthecanon)的標準和聲公式,呵呵,這是陸維前世最喜歡的一個流行鋼琴曲,幾乎是每天都要彈一次,雖然后來在《我的野蠻女友》里也同樣用這首曲子做為場景音樂,并加了一些變化,但陸維還是比較喜歡喬治.溫斯頓的這首卡農,因為他聽起來更加接近原版一些。
當然陸維彈奏的并不是喬治.溫斯頓的原版《卡農》,而是后世在一個叫“流行鋼琴網”上下載的一個版本,陸維記得那個改譜的家伙好像叫什么“寒風”吧,這也是眾多改版里陸維最喜歡的一個版本。
陸維并不擔心自己彈奏這首曲子會被評委認為是抄襲,因為“卡農”并不是一首曲子的名稱。準確地說,卡農,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復,直到最后……最后的一個小結,最后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mian至極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從這個意義上說,陸維只是用卡農的作曲方式彈奏出了這個和弦公式而已。
雖然許久不彈這首曲子了,但那種熟練的肌肉記憶完全能夠讓陸維在琴上順利地彈奏出來,因為這首曲子本來就不難,以陸維從前的水平都能夠駕馭,更不必說現在了。
比賽進行著,第一個上場的仍然是那個長著一臉雀斑的胖胖的李薇,她選擇的是第四條,是一條小調的和聲公式,看來女孩子大都喜歡小調那種委婉暗淡的小資情調。
不過李薇的表現確實乏善可陳,簡單地三次變奏,不外忽就是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然后將主旋律換到左手,接著就結束了,看看時間,還不到一分鐘。
幾位評委面面相覷,都努力忍著臉上的笑意,他們實在是沒有見過這么富有“創意”的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