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和同學們好奇的目光注視下,龐仲華來到講臺一角,從隨身帶來的黑色箱子里拿出了一架——手風琴。最新章節閱讀.
看到這位著名的書法家居然一開始不講書法,而是拿著手風琴走到了臺前,同學們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聽到臺下的嗡嗡聲,李主任微微皺了皺眉頭,拿過話筒說道:“同學們請保持安靜。”
聽到李主任的話,下面的聲音倒是登時少了許多,但大家的眼里好奇的神色卻更濃了,都注視著擺開演奏架式的龐仲華。
擺好了琴,龐仲華笑著說了一句:“下面我給大家拉一曲子,希望同學們要好好聽,好好地感覺。”
富有動感的琴聲響起,赫然是一《西班牙斗牛士》,這由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改編而成的手風琴曲,節奏熱情潑辣、自由奔放,同時技巧性也行強,是學校的手風琴小組那幫人們最喜歡練的一曲子。但很顯然,龐仲華拉的要比那幫小組的所為“專業”的人們拉得好聽多了,不但技巧嫻熟,而且節奏十分有張力,每一段樂句都如同裝了彈簧一般,聽上去十分扣人心弦。
下面的同學們靜靜地聽著,很多人臉上露出了吃驚和贊嘆的神色。原來只知道龐仲華的書法水平很高,但卻沒想到他還有這么一手,這堪稱精彩的手風琴演奏,聽得大家很是過癮。
6維看著龐仲華的演奏,雖然他的姿勢稱不上標準,但6維一眼就可以看出龐仲華演奏得十分舒服。特別是在鍵盤上的右手,在演奏快的連音時,如果按照標準的手風琴教程來說,那手型可以說走型走得太厲害了,但偏偏這樣糟糕的手型,卻將譜子上標記的要求很舒服地表現了出來。
龐仲華地演奏。讓6維想起了前世在一本關于鋼琴技法的論壇上經常看到的一個問題:什么樣的手型是正確的手型?
當時,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謂是五花八門,支持傳統派的給出地答案如同教科書上一般標準,要求每個手指關節包括掌關節向外屈起,第一節手指要完全垂直于琴鍵,手心中空。要“能夠握住一個雞蛋”,恐怕這也是中國學習鋼琴的琴童聽到的最多的一個比喻了。而支持現代派的的,則對這一說法不屑一顧,他們提出手型要保持較小的彎曲度,同時指肚要盡量貼鍵,以獲得溫暖和層次豐富的音響效果。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更奇怪的說法的,當時對于這個問題地討論,曾經一度成為論壇上最熱門的貼子。
而在那時,有一個不知名的網友說的一句話。卻讓6維感觸頗深,那位網友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最舒服的手型就是最正確地手型。
當時,不知有多少網友嘲笑過這個答案,說這個回貼的是“鋼琴白癡”地有之,說其“腦袋進水”的也有之,但這個說法。卻也獲得了很多人地認同。而6維,就是其中之一。
前世的6維。沒有受過專業的鋼琴訓練,只是憑著李德謙老師帶入了音樂的門檻。隨后主要就是憑著自己自學,對于手型,一向是6維十分苦惱的一個問題,看的資料越多,就越不知道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直到看了這個答案后,6維這個半路出家的學生,心里產生了極大的共鳴,他嘗試著在練習時拋開腦子里那些關于演奏技法地要求。只是按照自己認為最舒服地方式來彈奏。結果一段時間下來,竟然是琴技大漲。很多原來沒有彈過去的難點,竟然一一解決了,同時對那些書上要求地技法,也多了一層自己的理解和認知,這一收獲讓他喜出望外,同時也對這個說法徹底信服了起來。
如今,看到龐仲華的演奏,6維再次有了這樣的感覺,盡管他的演奏有著手型上的、姿式上的這樣那樣的不規范,但看到他的演奏,卻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的不協調和別扭,而從他自己那享受的神情中,也可以看到這演奏帶給了他很大的快樂,不然,從他指尖流出的音樂,也不會帶有那么輕快流暢的感覺。
龐仲華拉完一曲《西班牙斗牛士》之后,全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雖然他的演奏比不上那些專業的手風琴演奏家,但不要忘了,龐仲華畢竟是一個書法家,能夠奉獻出這樣水平的曲子,足以讓大家為之鼓掌喝彩。
龐仲華拉完后,仔細地將手風琴放回琴箱里,隨后回到了座位上,笑著對正在鼓掌的同學們做了一個“請安靜”的手勢。
待到下面的掌聲漸漸平息時,龐仲華才笑著繼續說道:“感謝同學們熱情的掌聲,坦誠說,我的演奏并不專業,相信很多同學們心里也都有著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我一個搞書法的,卻拉起了手風琴。”
龐仲華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看了看下面大家的表情,果然很多人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他這才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