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流水般的三連音來了,6維的右手懶懶地貼著琴鍵,偏偏那三連音如同蕩漾的水波般,透過音樂廳的音響,回蕩在舞臺的上空,如同初春剛剛化卻殘冰的清泉,涌出的清澈的溪流,還帶著一絲冰涼的氣息,然而又是那么充滿活力。
全場的觀眾們,包括評委席上的眾位評委,在6維這寫意的琴聲中,都感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迷失。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6維的演奏明明很快,但他們的耳朵,卻自動忽略了這快的伴奏,而從右手中演奏出來的主旋律營造出的那股清新的氣氛,卻如同為眾人描繪了一個清新甜美的早晨般,讓大家不由自主地深深地沉浸其中。
這里面的情形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這一點,其中的難度,卻非筆墨可以形容。“聽”音樂和“欣賞”音樂,這兩個概念,也許很多人都難以分清,然而此刻,或許每一位在北京音樂廳里正在聽6維演奏的觀眾,都會心悅誠服地說,他們是在“欣賞”音樂,盡管他們現在正在“欣賞”之中,難以自拔。
這里面,當然包括評委席上的一眾評委和周廣仁這位評委會主席,做為欣賞鋼琴音樂的大行家,他們耳朵的挑剔自然大易于一般人,一鋼琴曲,讓他們能夠做到“欣賞”而不是“聽”,屈指可數。
可是,在不經意間,6維的音樂,卻做到了這一點,
在琴鍵上飛馳的雙手,同樣帶給了6維舒服以極的演奏體驗,對于這早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的曲子,6維早就習慣了一邊演奏一邊傾聽,在他覺得,聽那些權威的鋼琴家的cd,遠遠比不上聽自己指尖流泄出的音樂帶給自己的愉悅。這倒不是說6維自大,打個比方說,欣賞一幅畫和自己親手做一幅畫,帶給自己的體驗絕對是截然不同。
《黎明》奏鳴曲第一樂章很簡單,在貝多芬的三十二鋼琴奏鳴曲中,或許這曲子的難度根本排不上中等,但是,他卻和《月光》、《熱情》、《悲愴》、《暴風雨》一樣,被單鉻冠名,為什么?因為這曲子里蘊含的靈魂,數百年來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靈魂。然而,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演奏家,數百年來寥寥無幾,彈奏一處曲子,和彈好一曲子,其中的差別,不能以道理計。
鋼琴前的6維,此刻已經完全沉浸在了這《黎明》的意境中,雙手在雙臂的帶領下,做著純粹本能般的反應,每一次觸鍵,每一次踏板,都仿佛演練了無數次一般,成為了身體本能的反應,而演奏,早已和眾多觀眾一起,沉浸在了音樂的意境之中。
九分多鐘的演奏,在比賽中,應該算得上是比較長的了,然而,包括評委在內,大家卻都沒有感覺到時光的流逝,人們的目光追隨著舞臺中央6維在鋼琴上舞動的雙手,心中除了6維指尖流淌出的音樂,卻再也沒有其他的念頭了。
直到最后三個結束的四分音符的和弦響起,6維從鋼琴前站起身子向臺下的觀眾們鞠躬示意的時候,大家才如夢初醒般地反應過來。
“這曲子,怎么聽著聽著像是睡著了一樣。”,一個觀眾迷迷糊糊地說道。
“是啊,聽著聽著,腦袋里就像做夢一樣,不知道在想什么東西似的,不過感覺挺舒服。”,邊上一男子說道。
“就是,我還是頭一次聽鋼琴演奏有這樣的感覺,真是奇怪了。”,剛剛那人回應道,
兩個人卻是不知道,要做到這一步,需要演奏的水平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要知道,這種俗稱“入境”的欣賞狀態,只要演奏有一個樂句、甚至一個音符處理失當,便會馬上引起聽的不悅,進而清醒過來!
而此刻,隨著6維演奏的結束,一側評委席上剛剛醒悟過的眾位評委們,卻滿臉駭然的神色!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