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天這架“藝術之光”,卻再次給他帶來的驚喜。雖然李斯特的超級技巧練習曲《追雪》以他的技術來說,完全可以勝任有余,但在演奏的時候,他卻并沒有像肖邦的東西那樣投入。可今天顯然“藝術之光”給予了他很棒的感覺,演奏著這首《追雪》,他居然感到一種莫名的舒服,舒服的觸感讓手忍不住就想在琴鍵上跑動,那實在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以至于當結束演奏的時候,卡延甚至有一種想要大喊的沖動,在自己并不擅長的范圍內有新的突破,實在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乘著這種好感覺,卡延繼續開始了奏鳴曲部分的演奏,這一次,他選擇的是海頓的第四十九號鋼琴奏鳴曲。
在夠得上大師級的音樂家中,海頓無疑是比較被忽視的一位,演奏鋼琴奏鳴曲的鋼琴家們,要么完全偏愛肖邦的浪漫,要么倒向嚴謹而工整的莫扎特,要么完全是瘋狂而偏執的貝多芬,相比起這幾位有個性的鋼琴家,海頓無疑顯得中庸許多。這一點從他的畫像中就可以看出,長而卷曲的假發,略顯呆滯的眼神,這一切都讓他大大減少了被指揮棒對準的機會。
但同樣是宮延樂師出身的海頓,他的音樂特別是純鋼琴音樂中,同樣散發著春風般的吸引力,帶給人一種輕松,一種幽默。這一點,在這首第四十九號鋼琴奏鳴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通篇幾乎沒有那些浪漫派的裝飾音,卻無處不透露著宮延樂的華麗的華彩和浪漫派的影子。
手指迅速地從琴鍵上掠過,反應靈敏的琴鍵將一連串靈巧敏捷的樂句忠實地反應出來,那種輕巧、那種工整,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適!
“真是完美的體驗,這架琴的感覺出乎意料的棒!”再一次超水平地演奏完自己的奏鳴曲部分,卡延的臉上抑制不住興奮的神色,剛剛的演奏體驗實在是太棒了,手指如同粘在琴鍵上一般,那舒服的觸感讓他有一種連續演奏下去的沖動,而從指尖流出的琴聲,也似乎比往日動聽了許多!
第四個環節,是創作環節。
按照規定,這個環節中,選手不能演奏任何一首已有的作品,而必須是全新的作品。這一環節,考驗的是選手的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
同那種純粹即興的規定不同,這里的創作,是可以提前準備的,不過從大師杯開始到現在,時間還不到一個月,選手們同樣還要忙于比賽,事實上留給選手們的創作時間并不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拿出創作好的作品,對任何一位鋼琴家來講,都有著不小的難度。
好在,組委會規定可以選取已有的音樂素材,用鋼琴的形式加以改編,聽上去難度似乎降低了,不過改編已有的音樂素材,對于不是專業作曲家的演奏家們,難度同樣不小。
雙手輕舒,一陣古老中帶著些許哀傷之感的琴聲響起,卻是英國著名的情歌——《綠袖子》
只不過,被移植到鋼琴上之后,卡延用復調的技法,賦予了它更多的內涵。
雙手在琴鍵上輕蕩,古老的情歌,回蕩在寬大的音樂廳內。(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