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oo14838第六百八十章五聲調式
指詩意地在琴鍵卜起伏,一陣帶著古樸的中國風的旋月,”尖流出。風云閱.
朗朗的臉上帶著安然的表情。偶爾輕輕搖動的頭部,顯得是那么投廣”
那些中國樂迷,在朗朗演奏出第一個音符的時候,就聽出了這段旋律的出處,正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樂曲一《金蛇狂舞》
只不過,經過了朗朗的改編之后,這曲子并沒有一開始就出現那種歡騰的情緒,而是在一段悠然的華彩之后,才漸漸帶出了主旋律。
半分多鐘如詩般的旋律之后。左手的一個大跳,如同一面其大的牛皮鼓被狠狠地敲響一般,拉開了《金蛇狂舞》的序幕!
歡快的五聲徵調式響起,原本由弦樂奏出的主旋律,換成了鋼琴清脆的音色,將這古老的作品,注入了一絲清新的活力!雖然由于鋼琴的局限性,使得他的音不能無限的延長。但朗朗在這里巧妙地運用了踏板和雙音的配合,使音響顯得既飽滿又豐富,那些沒有聽過這樂曲的老外們,也忍不住被它那獨特的旋律吸引住了。
五聲徵調式是中國特有的五聲調式的一種,同國際通用的大小調式不同的是,五聲調式并不是必須以主音,五聲調式分別是宮、商、角、徵、羽,對應西洋大調音階中的此、比。和“不過這并不是說宮調就是西洋調式中以。為主音的大調,他們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在民族五聲調式中,音階序列里少了兩個音,這兩個音分別是仁和“這兩個音在以民族五聲調式為基礎構成的樂曲中,極少用到,就算走出現,也一般作為經過音,而在五聲調式中,古人稱其為“偏音”。
由于去掉了這兩個音,剩下的五個音之間最容易出現的音程關系一般都是大三度小三度、純四度和純五度這些音程,因此,聽上去格外協和、典雅。
《金蛇狂舞》是五聲徵調式。如果用西洋自然大調式的音階來對應。主音是比,這在大調式中作為屬音來用的音,成為調式主音之后,樂曲的旋律顯得十分大氣、歡快!
朗朗的左手飛快地在琴鍵上跳躍著,所使用的幾乎都是一些跨八度以上的和弦,那是標準的四部和聲編配法,而且從演奏的效果上看,法度十分嚴謹,顯然是下了一番大功夫。
在音樂作品中,三和弦很少用三個聲部來陳述,最常見的就是四部和聲,這種陳述方式長期以來已經成了一種傳統,用來伴奏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四部和聲的說法,是從合唱中人聲的四種類型中深化而來的,合唱中的四個聲部,即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到了四部和聲中。就變成了高音部、中音部、次中音部和低音部。而用四部和聲來為樂曲編配伴奏,一方面要遵循和聲公式。另一方面又要符合三和弦的排列法,具體到每一個小節,每一次和聲轉換,又分為密集式與開放式,再細分形式還有同向進行、反向進行和斜向進行,再加上和聲的轉個,各種副和弦在編配中的運用,為一樂曲編配合適的伴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