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封頂儀式
135年的春分,太陽剛出來,天上的云朵一下子不知道躲哪去了,久違的藍天讓人心情特別舒暢。
如今韋森堡城里最壯觀的是哲曼大教堂前那一百七十米高的“皇帝的驚嘆”,來自各地的貴族們看到時都會震驚不已,圣城來的神官們也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所謂的“皇帝的驚嘆”就是哲曼大教堂168米高塔尖的腳手架,原來稱做“木山”,后來因加齊帝國皇帝法提赫第一次看到時驚得差不多半個小時說不出話而改名。
腓特烈在這個腳手架搭建過程中沒有插手,讓建筑師們積累經驗,然后他們就搞出了這么一個龐然大物。
這座教堂長130米,寬50米,中央大殿的高45米,兩邊側殿的高度為22米,最震撼人心的是大門處168米高直刺蒼穹的塔尖。
經過九年的建設,經歷了數不清的磕磕碰碰,教堂的塔尖終于可以安裝避雷針和澆筑最后一桶混凝土了。
封頂大吉標志著一個重要的節點完成,以前是安裝最后一片瓦塊或石頭,需要準備一個十分正式的儀式。
按腓特烈的計劃,這個儀式正好在自己冊封大公儀式的上午完成,怎奈威廉突然駕崩,冊封儀式提前了。
腓特烈只能做調整,這天上午封頂大吉,下午進行易北河公約組織簽約儀式。
今天參加儀式的嘉賓有很多,萊茵聯盟有國王魯道夫和王后安東尼婭,為教堂建設勞心勞力的美因茨大公,對腓特烈天使附身深信不疑的赫格爾公爵,以及拜恩大公、拿騷大公、普法爾茨大公、蘭克伯爵、莎士畢勒伯爵、德爾登伯爵等有頭有臉的大貴族和若干男爵及以下的小貴族。
光明教會主持儀式的是圣城神學院的院長艾流德,腓特烈在獨眼巨人島挖化石的時候和他有一面之緣,這次才知道他的身份,額頭上冷汗都出來了。
神官們的壽命普遍長一些,這片土地上年紀比他大的估計也就普賽克,快一百二十歲了。
陪同他的有樞機主教兼橡樹城神學院校長維克托,韋森堡城主教兼該項目總監理克雷芒,以及周邊和在地的很多神官。
外國嘉賓以奧斯馬加帝國女皇安娜地位最高,此外就是卡特菲德男爵等森林海洋地區和易北河以東地區的貴族,以及恰逢其會的信仰光明教會的外國貴族。
儀式開始前,腓特烈和瑪利亞準備一左一右攙扶著艾流德走上塔尖。
艾流德能自己走上去,腓特烈要攙扶只是表示尊重。
他接過腓特烈遞過來的紅色安全帽,敲了敲,說道:“我可以不戴嗎,我想我的頭比它還硬。”
這里的安全帽很厚重,內層是有韌性的藤條編成的,外層是史萊姆硬膠,堅固而且有彈性。
不過剛開始戴的時候有點不習慣。
腓特烈自己也戴著紅色安全帽,搖著頭說:“這是工地上的規矩,進去工地必須戴安全帽。”
克雷芒主教一直在工地上當監理,頭上戴著藍色安全帽,也說道:“校長,我們應該做好表率作用。”
“教堂施工到現在有一百二十三人因為高空墜物砸到頭部受傷,其中十八人傷勢嚴重,如果不是有安全帽,估計會有超過三十人死亡。”
艾流德最終還是戴上了安全帽,在攙扶下走進腳手架下的安全通道。
這個龐大的腳手架幾乎是堆砌材料,底部是從北方進口的最為結實的木頭,拿來造船都足夠了。
這可花了不少錢,腓特烈已經做好打算,這個工地里用過的木頭全部用來制作教會相關紀念品出售,大到放《圣典》的匣子,小到木頭念珠,都有編號和證書,肯定能大賺一筆。
高塔采用核心筒設計,鋼筋混凝土的方筒支承著內外結構,頂部平臺是玻璃房,防雨,在一樓抬頭時就能看到黑暗中的那點光明,在外面看會反光。
不過現在還是施工期間,中間每隔20米就有一道防墜網,頭頂的光芒被擋住了。
核心筒內部有一圈樓梯環繞直達160米高處的平臺,一邊是墻壁,另一邊是1.6米高的鋼柵欄,上面涂著一層防銹的史萊姆膠,正好1024級,代表著這座教堂是腓特烈在1024年開始計劃建造的。
艾流德剛走兩級樓梯,發現樓梯旁邊墻壁的陶瓷磚塊上凹下去的地方都是字,不禁伸手過去摸了一下。
腓特烈在一旁解釋:“這座教堂的資金來源是出售一批專門的《圣典》,各地教堂會把購買者的名字記下,送到這里后刻在墻上紀念。”
艾流德點頭緩緩說道:“有心了。”
教堂為出資著刻名紀念歌功頌德是傳統做法,誰都沒想到腓特烈居然把全部人的名字都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