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瞬間。
他倏地一腳踩下剎車。
輪胎在濕漉漉的路面上發出尖銳的摩擦聲,留下了一道長達六米的黑色印記。
“tnt衍生物濃度?”楊鵬的聲音像淬過冰,手指在觸控屏上快速調出歷史檔案。
葛周突然提高音量,“等等……管道內壁殘留物化驗顯示……”儀器運轉聲突然被刺耳的金屬刮擦聲覆蓋,“見鬼!這些鑄鐵管道的鑄造年份……是昭和十四年!”
雨刷器在擋風玻璃上瘋狂擺動,卻刷不開江昭陽、楊鵬兩人眼底的陰霾。
他們心中都明白,昭和十四年,那是公元1939年。
一個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的年代,也是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的關鍵時期。
這個驚人的發現,意味著油罐地基的下方,很可能隱藏著一個侵華日軍的地下軍火倉庫。
那里或許還有未爆的航空炸彈。
那它們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再次引發災難。
“緊急趕赴現場!”楊鵬的決斷如同驚雷,在狹小的車廂內炸響,沒有絲毫猶豫。
“是!”司機猛地回過神來,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他狠狠地踩下油門,奧迪車如同一支離弦的箭,劃破雨幕,以最快的速度沖向了前方廠區。
小車身影漸漸沒入雨幕。
車身在泥漿中發出令人牙酸的摩擦聲,后視鏡里,他們剛剛駛過的路面突然塌陷出三米寬的深坑,混著油污的雨水正形成詭異的漩渦。
小車停了下來。
“楊總!”葛周的聲音從坍塌的勘探井方向傳來。
這里,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所在,原本是地底深處的一個通風口。
但歲月流轉,它早已被世人遺棄,洞口被茂密的蒿草和時間的塵埃緊緊包裹。
仿佛大自然刻意將其隱藏,不讓世人輕易揭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因為隱蔽,一般人根本發現不了。
葛周手里的射線探測儀瘋狂閃爍,數值早已突破量程上限。
江昭陽、楊鵬兩人也小心翼翼地進入了地洞里。
借著手電筒光束,江昭陽、楊鵬兩人看見井壁上滲出墨綠色的粘液,正在腐蝕不銹鋼支護架。
越往里,越寬敞。
四周的墻壁上布滿了潮濕的痕跡,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鐵銹的味道。
他們繼續前行。
看見井底交錯著三條隧道,混凝土澆筑的拱頂布滿彈孔,昭和十四年的施工銘牌半嵌在青苔里。
隨著深入,倉庫內部的結構逐漸展現在眼前。
幾顆九七式步槍彈凌亂地散落在地上。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幾顆凌亂的航空炸彈在塵埃中泛著青灰色的冷光。
它們的彈體表面凝結的露珠,在試紙的觸碰下顯露出陽性反應——含有炭疽孢子的微囊結構,在熒光顯微鏡下,如同地獄之門悄然開啟的一角。
“不要去碰冷凝液!”葛周的聲音適時響起。
他迅速攔住了正欲采集樣本的勘探隊員,“這些孢子囊采用了先進的二氧化硅包裹技術,即便是當時美軍先進的防毒面具也無法有效過濾……”
走著,走著,江昭陽又發現了橫七豎八的黃色炮彈。
它們為圓柱形或卵形,頭部較尖,尾部有穩定尾翼,整體形狀與普通炮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