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剩下處理化學毒氣彈這一最后艱巨的任務。
這一項任務專業性很強。
每一個步驟都容不得半點差錯。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
大批市局的治安支隊警察來了。
他們封鎖了現場,如臨大敵。
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江昭陽、楊鵬也隨防化分隊下洞了。
兩人更多的是監督一下。
到了侵華日軍遺留下的地下倉庫后,處理是專業的事,插不上手。
軍火倉庫里的霉味里混著鐵銹與糜爛的腥氣,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讓人聞之欲嘔。
墻壁上的青苔和水漬,訴說著這里被遺忘的過往。
手電光在潮濕的空氣中搖曳,投射出扭曲的影子。
江昭陽的靴碾過滿地銹蝕的彈殼,金屬摩擦聲在密閉空間里格外刺耳。
幾顆凌亂的航空炸彈在塵埃中泛著青灰色的冷光。
走著,走著,行進間,江昭陽瞥見散落一地的黃色炮彈。
它們形態各異。
或為圓柱,或為卵狀,前端尖銳,尾部裝配穩定翼,宛若常規炮彈。
但彈身上一條醒目的黃色標識帶,寬約一厘米,與普通炮彈截然不同。
其上刻有日文警示:“危險!波字第八六零四部隊”
這是見過的芥子毒氣彈!
馬上有人用防爆網罩住彈體,防爆網罩精準落下。
將危險牢牢鎖住。
隨后這些七零八落的炮彈連同防爆網罩被迅速撿起放入特別定制的防爆罐中。
這個處理是最簡單的了。
一群人繼續小心翼翼地尋找著。
江昭陽的防輻射靴陷入泥濘時。
他的手電照出了菌絲狀的褐色紋路——這是芥子氣與混凝土中鈣質反應生成的硫代硫酸鈣結晶。
他抬手示意隊伍暫停,腕表蓋革計數器突然發出高頻蜂鳴,表面輻射值從/h飆升至47sv/h。
“三點鐘方向!”楊鵬的強光手電劈開黑暗,光束中懸浮的塵埃突然折射出油狀虹彩。
十二枚卵形彈體出現在眼前,彈尾穩定翼上的昭和十五年銘文清晰可辨。
黃銅引信孔滲出柏油狀膠質物,在放射性檢測儀的警報聲中泛著詭異的藍光。
防化分隊隊長趙振海半跪著展開全息投影儀。
淡藍色的三維建模顯示出彈體內部結構:被腐蝕的鉛封層下方,芥子氣與路易氏劑混合毒劑正以每年0.3毫米的速度侵蝕內壁。
他的呼吸在防毒面具里形成白霧,“彈體壁厚僅剩1.2毫米,低于安全閾值。”
江昭陽感覺后槽牙發酸。
這是接觸射線過量時的生理反應。
他盯著戰術平板上的水文滲透圖,顯示毒劑滲透層距離地下暗河僅剩17米——相當于七十二小時的自然滲透量。
楊鵬突然用槍管挑起半塊腐朽的木板,露出下面用毛筆寫的日文作戰日志:“……波字8604部隊第三中隊……緊急封存時已出現泄漏……”
“上液氮圍堰!”趙振海的聲音在通訊頻道炸響。